《鲸》教学设计(三课时)
注:此教案设计至今还未试教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否合适仍待检验。
鲸(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
江北实验小学 蔡波
一、 教材分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索鲸的世界乃至其他动物世界的热情。
2、继续学习巩固,初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假设、分类等基本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3、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掌握批旁注的读书方法。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继续学习巩固,并初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假设、分类等基本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性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运用基本的说明方法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四、 课前准备:
提前3天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有关鲸的资料和图片,课前安排时间全班自由交流搜集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全文,理清脉络,学习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完成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小练笔——“鲸的自述”。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课件播放蓝色大海)同学们,在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那就是——鲸(学生齐说)。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查找有关鲸的资料,现在你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你现在对鲸的了解吗?
生简单交流资料。师点评表扬,并随机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外形、本领、生活习性等。)
二、初读
1、自学课文。
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初步了解了这庞大的“海中之王”——鲸,课文又是怎样介绍鲸的呢,把书翻到40页,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
师巡视,检查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随机询问学生对思考题的看法。简笔画一头微微张开嘴巴的鲸。
2、检查字词
大屏幕出示:上腭 鳍 肚 肺 鼻孔
齐读词语,你能把这些词语注到图画上(点黑板上的简笔画)相应的位置吗?
指名学生上台注词语。其他同学注在40页的插图上,上腭这个词语可以先不注。
师点评学生所注的词语,随机落实:
(1)上腭就是人们俗称“天花板”的地方,也就是口腔上部。书空“腭”
(2)鳍,齐读一遍。长在鲸胸部叫的——胸鳍,长在尾部的叫——尾鳍。
(3)肺,很难写。一共有几笔?右边不是市,一起书空右半部分。
3、检查思考题。
师: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归纳学生回答,板书:大(1) 进化(2) 种类(3) 生活习性(4-7)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自由读。
师:鲸很大很大,但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大,我们还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鲸到底有多大。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课文是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大介绍清楚的?
2、交流。
随机出示:【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生: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引出做比较的方法。
课件出示:【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比较】
师:请同学们也像课件这样划划线,再把这种说明方法注到相应的地方去。
师:这样的读书方法就叫——批旁注(课件出示:批旁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要好好用一用,请你把刚才自己找到的说明方法旁注到句子的相应地方。
学生注旁注。
4、继续交流说明方法,课件随机出示旁注,注意旁注的位置选择要合适。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师:你有多重?最大的一头鲸差不多有将近2000个你那么重。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列数字】
生: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第一句也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二句也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补充材料:一头肥猪一般体重在800公斤,十几头大肥猪差不多是一万公斤重。帮助学生理解鲸舌头的巨大,体型的巨大!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作比较】
生: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师:拿什么跟什么比?)拿人举起手来的身高和鲸口腔的高度比,拿四个人围着桌子看书所占用的空间跟鲸口腔的空间比。
教师引导,此句也运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
4、课件出示批过旁注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的旁注选择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一眼就能让人看明白。
5、朗读。
师:课文就是这样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鲸的大说得清楚明白。你能读出这份大吗?自己先练练。
学生自由练读。
师:挑一句读给大家听。
朗读指导。(注意从说明方法角度指导朗读,如强调数字,读出比较。)
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体形又像鱼,所以,不少人误认为它是鱼,还叫它鲸鱼。我们来看看“鲸”,你觉得这个字造得合适吗?为什么?(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不该用鱼字旁。)请你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画图,说说鲸是怎么进化而来的。
2、投影学生的图画,请1个学生给图画配解说。
师:谁能来向那些误认为鲸是鱼的人们,介绍一下鲸的家族史?
随机指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很长很长”有2个,不能省去,因为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渐渐”,说明进化过程是很缓慢的,这才是需要很长很长的年代的原因。“完全”,是说明一点也没有了,消失了。
3、指导朗读。
师:课文的语言就是如此准确,我们好好来读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朗读指导(主要落实在“很长很长”“渐渐”“完全”)
齐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
师:其实,第三自然段也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但同学们以前没接触到。那就是——分类别。请旁注到书上。分类常常能帮助我们把复杂的事物交待得更清楚,也便于人们有条理分类别介绍事物。
2、一起来读读。
六、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海中之王——鲸的体型,进化过程和分类,还分析了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了作者语言的准确性。下节课,我们将要进一步走进神秘的鲸家族,看看这庞大的动物是怎样生活的。
七、作业。
1、划词语,回家听写词语。
2、抄生字。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参考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板书:鲸。
师:虽然“鲸”有个“鱼字旁”,但我们都知道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呢?
板书:大(1) 进化(2) 种类(3) 生活习性(4-7)
鲸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手指点板书:进化),最终演变成了世界上最大(手指点板书:大)的动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入鲸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二、自学理解鲸的生活习性。
1、过渡。
师:快速浏览课文4-7自然段,你对鲸的那个生活习性最感兴趣?
2、交流。
板书: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3、自选片段,自主学习。
师:就请你自由选择一种或两种生活习性,可以读读句子,可以画画图画,也可以表演表演,等会儿以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种生活习性。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跟同桌或好朋友搭档介绍。
师巡视学生准备的情况,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介绍。
4、生以第一人称交流介绍。
进食:可用肢体表演。(随机课件理解:须板,滤。)(注意“主要”的准确性。)
呼吸:可用手势表演或画图。(随机理解:倾斜,垂直,又细又高,又粗又矮。)(注意“必须”的准确性。)
睡觉:可用画图理解。(注意“总是”的准确性。)
生长:可以手势辅助理解。
点评要落实在:语言准确,介绍生动,第一人称使用正确。
5、朗读指导。
挑喜欢的生活习性练读。自由选择自然段,齐读。
三、批批旁注,自学课文。
1、批旁注
师:课文把鲸的生活习性介绍得那么生动,这可得归功于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准确形象的语言,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4-7自然段,学着上节课的样子,将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旁注到课文中去。
师巡视,给予指导。
2、交流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长长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列数字】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理的喷泉一样;……】【打比方】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作比较】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列数字】
3、小结: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批旁注这种学习方法,今后还可以把这种方法用到其他说明性文章的阅读中去。当然,在阅读其他文体时,你也可以采用批旁注的手法把自己对文字的感悟理解及时记录下来,加深理解,便于再次翻阅。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准备好有关鲸的资料,下节课要用。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对鲸一定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能来说说,通过学习,你又了解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
生自由回答。
师归纳板书:
体型庞大 漫长的进化 分类 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师:课文又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把有关鲸的知识介绍清楚的?翻开书,请联系课文句子举例说明。
生挑选课文句子,根据旁注自由回答。
板书: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分类别 假设
师: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能帮助我们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形象生动。说明性文章与文学作品不同,它的内容不允许有虚构或夸张,它传达的信息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特别准确(板书:用词准确)。今后,同学们在写作说明性文章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点。
二、交流资料。
师:鲸的世界奥妙无穷,这庞然大物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粗野笨拙。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再次迈入这神秘的“海中之王”的世界中去吧。你们喜欢什么鲸?请把自己当作一条鲸,利用找到的资料,向大家来介绍介绍自己吧。
先自由练说。。
再指名学生用第一人称介绍鲸,注意语言简练,特点明确,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教师点拨评价:
1、自我介绍不能太长,太长听众会听不明白,语言要简练。你们可以对自己找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删减。
2、自我介绍一定要把自己最突出的特点讲清楚,这样才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用了说明方法,你的自我介绍会更成功,你这条*鲸的特点也让人一听就明白。
三、写作。
师:拿起笔吧,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下你喜欢的这种鲸的自述。题目可以叫“___鲸的自述”,也可以自拟。注意,特点要鲜明,语言要准确。
四、讲评修改。
始终扣住以下几点进行讲评:
1、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
2、语言准确,不能想当然地进行艺术加工。
3、能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
4、适当加入自我介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让介绍更贴近听众,更有趣味性。
五、抄入作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