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鲸》是五年级第三组课文,这组课文都是说明文,它作为第一篇课文学习,对后面的课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鲸》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但学生学习说明文往往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而忽视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 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班学生是网络学习实验班,使用信息技术学习较熟练,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也较强。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课文3---7自然段。
2、了解有关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认识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提供相关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特点。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认识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
四、设计理念: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提供相关资源和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探究,由学生整理收集的信息完成《探究报告》,并且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对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很有帮助。
五、资源准备
1、人们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 级上册
2、学生在网络教室使用网络和电子白板上课。
3、让学生阅览有关鲸的科普教科书,收集相关资料。
4、制作一个《鲸》网页,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探究学 习活动。
5、制作PPT和使用有课文的光盘。
六、教学过程
(一)竞赛练习,温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洋里,认识了一种庞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生答——鲸)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出航到海洋中,对鲸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探究。(示《鲸》网页)今天,我们分成六个探究小组,看哪个小组能出色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读读)。好,现在,我们先进行出航前的热身小竞赛。
1、小组竞赛,做练习(点名回答《鲸》网页中的“练习一”的相关题目,个别题请学生用白板画笔输入)
(1)、选择正确读音
上腭( é è ) 哺乳( pǔ bǔ )
立即(jì jí)鲸(jīng,jīn)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因为鲸是用 呼吸的,又因为鲸是 ,所以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
B、文章分别以鲸的 、 、 、 等 这几方面具体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
C、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主要运用了 、 、和 说明方法。
(3)组词
鲸( ) 肺( )
惊( ) 沛( )
2、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评价。
(二)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主要介绍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的?(PPT呈现思考的问题)
2、点名汇报3——7自然段,介绍了鲸哪些特点?老师板书: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
3、点击课件,呈现3——7自然段,通过小组朗读,男、女分读,推荐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对鲸的特点的介绍以及体会介绍的方法。(点击课件,呈现课文相关段落,老师利用白板荧光笔和画笔进行相关的标注,对“打比方”的句子和齿鲸、须鲸的不同水柱的描述的句子重点理解、体会,同时请学生相应板书说明方法)
(三)自主探究,感悟提升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朗读和学习已经对本课的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老师将交给你们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请各探究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主题,结合课文和老师提供的网站以及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完成一份简单的〈〈探究报告〉〉,然后以你们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每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到探究和汇报活动中。(点击网页,呈现探究主题)
1、网上探究,完成〈〈探究报告〉〉
附相关指导提示:
(1)探究主题——鲸的种类
A、鲸的种类有( ),它们的特点是( ),课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B、我最想介绍的鲸是( ),它的特点是( )
C、我们资料来源于( )
(2)探究主题——鲸的吃食
A、我知道鲸的吃食对象主要是( ),课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B、我还知道( )
C、我是从( )获得信息的。
(3)探究主题——鲸的呼吸
A、鲸主要用( )呼吸,这说明它不是( )。课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B、我可以从鲸呼吸喷出的水柱判断它的种类,例如( )(建议画图分析)
C、我还知道——
(4)探究主题——鲸的睡觉
A我知道鲸是这样睡觉的( )(建议用图画或肢体语言展示)
B、课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C、我还知道——
(5)探究主题——鲸的生长特点
A、鲸的生长特点是( ),课文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B、我还知道——
(6)探究主题——课文的说明方法
A、课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别举列子说明)
B、我还知道其他的说明方法——
C、我觉得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的好处是( )
(7)其他探究主题
A、根据课文内容自定主题
B、根据网页内容定主题
2、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逐一汇报,师生点评,给建议。
(四)总结评价,主题教育
1、总结学生的探究成果。
(1)网上投票(分别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信息奖)
(2)交流成功经验(采访被评为最佳口才奖、最佳表演奖、最佳信息奖小组成员,分享成功经验和感受)
2、小结十种常见说明方法,练习巩固。(点击网页,学生浏览有关说明方法的介绍,老师呈现练习,请学生判断说明方法,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
3、进行“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1、小练笔:选几种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2、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探究动物的电子报,并上传到校园网中。(周作业)
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感觉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确实不错,他们课堂上能把文本和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学习,使得学习的内容和空间得到了扩充,所以比起传统的教学,他们获益更多。而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和对多媒体的整合功能,使得我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摆脱了以往的多种媒体工具的操作的困扰,对学生而言,利用电子白板则更加直观,这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在这节课中,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现在,利用网络和电子白板则使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学得更有兴致,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觉得遗憾的是,学生交流得还不够充分,探究也缺乏创新观点,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