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台江第四中心小学  欧阳燕秀
 
台四小 603    陈 燕
 
 
   孩子的评说究竟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

  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的一篇课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6课)。对着这个神圣的教材,一个乳嗅未干的孩子读后却颇不为然,居然有板有眼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面对孩子目无权威的评说,大人们也难免出现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下面是这个孩子评说的原文,并附上该班语文老师带有倾向性的评语。你看后,肯定也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你议我论一番。也许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不专制、非预制、无限制”的新课程吧!
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台四小 603 陈 燕

  今天,我看了巴德·舒尔伯格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对文中的观点极为不赞同。

  对于文中提到的: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来平衡,并且前进。我颇不为然,难道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这两种激励方式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查尔斯·犹更斯,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自幼便承受生活的重担,爱吗?恐怕只是他心中一股不熄的火焰。但是即使面对这残酷无情的现实生活,他的心血《匹克威克外传》却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还有夏洛蒂·勃朗特,在寄宿学校那水深火热的环境里,她的《简·爱 》依然感动了无数人;还有高尔基,还有马克·吐温,还有……请问,一个生活在冷漠无情的世界的人如何从外界获得爱的力量?但是他们不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之相比,巴德·舒尔伯格却要有不同的爱才能成功,这不是小巫见大巫吗?亏他还很有道理地自圆其说!由此可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力量才可成才,只要是那些不满现状,目标远大的人,他们一定会在逆境中,付出比别人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靠着自己的力量成为天之骄子。

  再说说警告的力量。虽说突然或者平时的糟糕透了可发人深省。但是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说,是第一次尝试着写作,却遭来一句糟糕透了,这不是对于自尊心的一个重大伤害,自信心的一个强烈打击吗?这样不但会使人失去斗志,还让人产生了自卑感。久而久之,心理上就产生了不愿听,不想听别人评价的想法,总怕人家又飞来一句糟糕透了。于是为了避免听到,就会想出各种办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只能什么都不做。那么试问,到了那时,警告的力量还是警告的力量吗?还出于爱吗?

  想想,如果真的像巴德·舒尔伯格说的那样,每一个人都要有父母不同的爱才能成才,那么世上不知要消失多少个像爱迪生一样的天才发明家。如果真的像巴德·舒伯格的父亲那样,对儿子的处女作妄加批评的话,也不知要抹杀多少个未来的天之骄子。

  所以,对于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我十分反对。我始终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只不过是别人的片面之词。因此,我建议我们还是早日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吻别”!望这样的文章不要给我们师生、家长造成误导!

教师评语

  该生令人可喜的不仅是那流畅的文笔,广博的知识,其敢于向课本质疑、直舒胸臆的批判精神更令人惊喜。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能以其犀利的目光剖析教育,也许不全面,但却是大胆的、率直的。写出个性、做出个性、活出个性,这不正是课程改革的呼唤吗?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wunianji_490_2174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