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长城》教学实录 桃之夭夭

《长城》教学实录 桃之夭夭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9月10日  字体:

  

《长城》教学实录  桃之夭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

、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播放音乐《长城长》,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歌曲中唱的是哪里?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交流资料,容易使得孩子产生直观而美好的理解,感觉长城不是

那么遥远,为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8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提

示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放声朗读这篇课文?
上游生一人一段,正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并且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很好。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

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之后,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交流)长;高大坚固。
师: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
师出示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

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初读梳理框架,全面感受长城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读书及思考的有序性起到潜移默化

的作用。及时鼓励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对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提醒。
三、细读品味道,积累语言。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1、交流第一段。
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

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
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生:13000多里。
师(课件展示):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

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

生读。
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五十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26000圈。长吗?来,再读。

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通过具体数字更能让孩子清楚体验到长城

的长,使教学目的性更强也更有效。
师: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生:弯弯曲曲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

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蜿蜒盘旋
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

,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抽读)
【设计意图】此处也是借鉴其它优秀案例,“蜿蜒盘旋”一词处理巧妙,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理解

并运用了词语,巧妙降低坡度,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长城的另一种美。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2、交流第二段。
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生: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上铺着……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

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
(射口和瞭望口介绍错了)
其他(摆手):不对不对。
一生:瞭望口是大的,好用来看的……
师(引导看课件):这是——射口,这是——瞭望口……
是的,知道他们的作用就能从图上找到答案。
你们能说出其它几处具体的作用吗
生:寮望口是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
城台是屯兵用的,也可以在里边休息。
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观察可以随时发现敌情,当敌人进攻时,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

进行还击比较安全。
生2:士兵们可以在城台里休息整顿,不管哪边有敌情都能够快速跑过去,比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方便

多了。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1: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
生2:他们太了不起了!
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

地赞叹:这样……(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以上循序渐进,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理解,智慧的火花碰撞,很自然地理解了设计的

巧妙,整个过程生成自然。
3、交流第三自然段。
师: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长城以它无言的雄姿伴着青山依旧,成千上万的人,登上了长城,

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感受最

深的句子画出来。
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起来交流一下?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那么重的石头抬上去,太艰难了!”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指导读出艰难。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
师:具体说说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

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三班全体同学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生:(惊奇)啊!
师: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

步,抬上陡峭的山岭,你想想看,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呀?
生:要付出汗水。
生:得需要很长的时间……
师:是的,再想象一下(范读),还有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烈日下的汗水;还看到了皮鞭……
生:我看到了有人不小心摔下山崖,头破血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吗? 指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再穿越时空

的隧道去看看、想想,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配乐)。师范读
生:有人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死了,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

睛……
生:我想到孟姜女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中进行范读,引导想象,活跃了思维,启迪了灵感。对于教材的理解达

到一定的深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师:是的非常感人,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个两

个,而是当时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当时修筑长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与父母妻儿生离死别,

身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是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一定有更深的感触——(家长们眼含泪

光)
无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

崇敬再来读读这两句,
(齐读最后两句)。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

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齐)结晶。这就是我们的

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总结升华
(配乐播放长城各方位资料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

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生:长城太伟大了!
生:我爱你,伟大的人民!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

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

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此处借鉴优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骄傲、自

豪:
(齐)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课后反思:
这时家长开放日家长来参与听课所执教的一节课。总体来说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提前

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是不错的。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

生直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比较难的。我想到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直观课件拉近距离,再就是

教师要以情激情,使得文本、教师、学生之间情意相连。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适时地补

充资料,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准确把握;另外我将朗

读的训练结合到观察,联想,赞美等几大主线,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逐渐鲜活厚

实起来,想象也非常丰富。从全班同学跃跃欲试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听见了,也感受到了大家成

长的喜悦和为民族,为长城自豪的情感。
原本以为旧教材中属于五年级重点的《长城》,拿到三年级来上有一定难度,但是从课堂反馈看,

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而且思维的活跃性,语言表达的感人化和高年级的孩子相比显得更加纯真而

自然。好几个家长在课下纷纷说:现在知道语文课的魅力了,我自己也得好好学学了……感觉这次

开放课堂比较成功,不过欠缺的是应该尽量给学生查阅一些视频资料,而由于时间仓促,我在准备

方面仍显得不够充分。如果能够加上长城各个方位的录像及古代人民修筑长城的影视视频,会更大

程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理解。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512_2372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