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怎样读更有效——《生命 生命》一课教学研究案例
作者:周立琴
片断一:
师:十二岁,本是花一样的年龄,可就是在这样的人生季节里,她的生命之花却突然遭受到了命运的冰雹。可怕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让她由一个原本健康活泼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终身只能生活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她就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师转身板书作者姓名)可是病魔能夺走她的健康,却无法夺走她的勇气;能影响她生活的质量,却无法降低她生命的质量。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虽然全身百分之八十的关节损坏,每时每刻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可她却靠着两根僵硬的手指,创作出了六十多部作品, 100 多万字的著作。她用自己的坚韧铸就了生命的辉煌,她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杏林子对生命的呼唤吧。
(低沉、舒缓的音乐渐渐弥漫会场,师饱含激情朗读全文)
师:(全文读完,师略停顿,生静静地沉浸在思考中)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呢?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作者虽然用简短的文字,却表述了对他对生命的理解。从这几个小小的事物中,他了解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让他觉得人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却可以让它更有意义。
师:你基本上听懂了这篇文章。
生:我听老师读了,我知道了人的生命很短暂,但只要好好地利用它,就可以让自己的一生更加辉煌。
师:你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生:我觉得作者用这么一篇短小精悍的短文,叙述出了生命的重要性,而且还写得这么感人,我觉得作者真正领悟到了生命的重要意义。
片断二:
师:飞蛾的求生欲望令我震惊,同时也为它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而那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又是怎样拨动作者心弦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出示小黑板“这是一粒 的香瓜子”),想一想,填一填,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
(生默读课文第三段)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不屈向上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很顽强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坚强不屈的香瓜子!
生:我认为这是一粒不畏眼前的困难而绝处逢生的香瓜子!
师:绝处逢生!你觉得它绝处逢生是依靠外界的力量呢还是自己的力量?
生:自己的力量!
生:我认为这是一颗热爱生命的香瓜子。因为它包在很坚硬的外壳里,但它还用自己的身躯冲破外壳。
师:同样的香瓜子,有的同学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有的同学尽管感受相同,却学会了用不同的词来表达。都非常好,这时候,大家再自由地读读这一段,说一说你这样填的理由是什么?
(生轻声自由读这段)
生:从“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两个词我体会到,如果这一粒小小的香瓜子它不渴望生命,它为什么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茁向上、而生长呢?
师:也就是说它生长的环境非常的——恶劣,但它却是怎么做的呢?
生:极力生长
师:我知道你肯定非常佩服这粒香瓜子,那么你能不能读出来?把你的感受融进去读一读?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茁壮成长的力度我觉还不是特别够,这种力量能冲破坚硬的外壳吗?谁能做一粒最勇敢、力度最大的香瓜子?
生:读“墙角的砖缝中……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读得很流利,遗憾的是语速快了些,女同学的力量小一些,我请男生来读一读。
生:读“墙角的砖缝中……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有两个地方读得非常好。(范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听出来了吗?这是对香瓜子的什么?
生:(齐答)赞叹
师:赞叹,谁再把这一句充满激情地赞叹一下?
生:(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生:(读)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师:香瓜子不屈向上、茁壮生长,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读出来了,谁能像他那样读?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我想请你帮助老师推荐一名平常在班上朗读机会比较少的同学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师:你自己和自己比较一下,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生:满意!
师:祝贺你,说明你有进步。
片断三
师:是啊,因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其实,同一个句子,我们体会得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大家再来读读这一句,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如果是你读的话,你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你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我想强调这个“我”这个字。
师:为什么呢?说说理由?
生:因为这生命属于我自己的。
师:你能不能再把这句话读一遍?让同学们都感受到这就是“我的”生命?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很好,还有没有想读这一句,你又想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想强调“属于”这两个字。
师:为什么呢?
生:“属于我”就是“就是我的”,并不是别人的。
师:既然想表达“就是我的”,要表达这个意思,应该着重强调哪个字眼?
生: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师:单单属于我的(重读“我的” )对不对?强调“我的”!同学们朗读的处理很有意思,各有各的理由。胡老师也有自己的理解,听听胡老师想怎么读?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胡老师强调了哪个字眼?
生:(齐答)这
师:“这”指的是什么呀?有没有同学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
生:这指的是我的心跳!
师:能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吗?
生:读“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单单属于我的”
师:“这”指的就是“那一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同学们,心跳声对我们来说再平常不过了,可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却感到如此的震憾呢?作者到底听出了些什么?她听到的仅仅是心跳吗?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她还听出了这是个活生生的生命。
师:对,生命哪!
生:这一声声心跳在作者这里不单单是心跳了,而是生命的律动,是生命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使作者感到了震憾。
生:我还觉得这一声声心跳还代表了生命的真谛,让作者听懂了生命的真谛。
师:是啊,他听出了生命的律动,听出了残疾的身躯下依然蓬勃的生命力,听出了她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的追求。说到这,胡老师还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杏林子病情恶化,她的朋友台湾另一位著名女作家三毛来探望她。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样子,在三毛看来都觉得不堪忍受。以至于三毛探完杏林子后,在门外忍不住祈祷说:“神啊,杏林子太惨了,求您大发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里安息吧!”杏林子听到后大吃一惊,连忙作也修正祷告:“神呀,关于这件事您千万不要听三毛说,您还是听我的吧。我还没活够,我还有好多事还没做呢,”这就是身体残疾却格外珍视生命的杏林子的选择,后来,她用她的坚韧走完了她 63 岁的人生。而她的这位好友,四肢健全才华横溢的三毛,后来却选择了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 48 岁的生命。是呀,“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尽管我们强调的字眼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大家发现了吗?
师: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齐答)自己手中!
师:自己的生命自己作主、自己的生命自己主宰。(师板书:主宰生命)
反思:“读”是“悟”的终极目标,阅读教学要敢于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