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对《扁鹊治病》一文的几处修改建议

对《扁鹊治病》一文的几处修改建议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对《扁鹊治病》一文的几处修改建议

《扁鹊治病》(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是根据《韩非子·喻老》中的文字改编的。对照原文,我认为有多处改写值得推敲。

 

①“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从这两处的叙述看,让人以为蔡桓公起初患的是皮肤病,后来转化成其它疾病以至于不可医治。其实并非如此。这两处文字原文分别为: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腠理,中医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并非就是皮肤。从腠理、肌肤、肠胃到骨髓,是表示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变化,以此说明了疾病初起不及时医治,病势加重时就难以控制,论证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的观点。并不是说蔡桓公先得了皮肤病,又转成了肌肉病、肠胃病,最后发展成骨髓病。再者,从语序看,课文的编写也与原文不符。我认为应这样改写:

 

“大王,据我看来,您有点小病就在皮肤上。要是不治,恐怕会加重。”

 

扁鹊解释道:“疾病在皮肤上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②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这句话很让人费解,按理是给有病的人治病才能显示医术的高明,医治没有病的人怎么能“容易”显示高明呢?我们来看一下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了病当作自己的功劳。据此应该这样改写: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然后借此来领功讨赏。”

 

③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又退了出去。

 

这里是写扁鹊第二次拜见蔡桓公,说蔡桓公“很不高兴”似为不妥,与第三次蔡桓公“非常不高兴”又有重复之嫌,也不便于表现蔡桓公态度的逐渐变化;写扁鹊“又退了出去”也显得很单薄,并且“又”字的运用,与第一次“扁鹊走后”的表述,无法形成关联。可以这样改写:

 

蔡桓公听了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④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划线的文字是课文编写者加上去的,原文并没有这些表述。编写者可能是怕小学生不理解而补充的,实属多余之举,也造成了行文上的重复。下面的改写更符合原文的意思,也非常简练易懂,还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

 

蔡桓公觉得很奇怪,就派人去问他。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可是扁鹊几天前就逃到秦国去了。

 

这里同时把“派人去请扁鹊”,改为“派人去找扁鹊”,原文为“使人索扁鹊”,“索”就是“找”的意思,这样写也符合蔡桓公的身份;把“跑到秦国去了”改为“逃到秦国去了”,原文为“已逃秦矣”。这样的改写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扁鹊为什么是逃到秦国去了?反映了扁鹊的先见之明和机警,也从侧面表现了统治者的残暴。

 

⑤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原文为:“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意思是,病灶深入骨髓,那是司命(传说中掌管人生死的鬼神)所管的事情,医生是没有办法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请”在古汉语的意思是“问”,不是“请求”,实际上扁鹊也没有请求给蔡桓公医治。可以这样改写:

 

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是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另外,课文的题目也值得商榷。本文并没有具体写扁鹊给蔡桓公治病,也不是来称赞扁鹊医术的高明,而是“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教师教学用书》)。所以作为一则寓言,题目可改为“蔡桓公之死”。原文多年作为中学教材内容,题目为“扁鹊见蔡桓公”,也可以借鉴。

 

 

 

       此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2期

 

在网页下边输入题目的关键字可以搜索本课更多的资料!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37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