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司马云云
苏州市碧波实验小学 司马云云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语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
3、体会感受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天高地阔、依着时令”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
1.出示城市和乡村风光的图片,对比,欣赏。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出示课题并指名读题。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检察自读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相机正音。
(3)交流自学所得,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初步了解“依着时令、天高地阔”等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瓜架 鲜花竹林
鸡鸭 吃晚饭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植物再写家禽最后写吃晚饭的情景以及秋收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板书: 乡下人家
瓜架
鲜花
独特、迷人 竹林
鸡鸭
吃晚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3、在读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学生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指名读、齐读最后一段。
二、创设情境,品味语言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独特、迷人?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语句。
2、引导交流:
△瓜架。出示自读。
(1)引导学生抓住“青、红”的瓜,“绿绿的叶”感受瓜架的色彩美,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迷人。
(2)抓住“一个个”体会瓜果的多,欣赏图片,朗读感受果实累累的丰收场景。
(3)想想我们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再来看看我们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说什么?引导学生从“别有风趣、可爱”中感受这份独特、迷人。
(4)这不仅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还给乡下人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引读第1句,感受“总爱搭瓜架”的缘由。
△鲜花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相关语句,自读。
(1)引导学生抓住“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品味出这些鲜花是农村中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
(2)从“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感悟农家小院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的迷人。
(3) 欣赏图片,读出这份独特的农家风光。
△竹林
出示语句,自读,你看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从“许多”、“成群地”、“探”等字词感受生机勃勃的雨后春笋图,并指导朗读。
△鸡鸭
(1)鸡(出示段落)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母鸡、公鸡的神态中感受这一家子的温馨。
(2)鸭(出示段落)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游戏、觅食”中感受鸭群的快乐。
3、创设情境,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自读
交流:“你坐在哪里吃晚饭呀?”“你看到了什么呀?”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
从“天边的红霞,归巢的鸟儿,场地上的鲜花、屋后的竹林”等感受农民们在如此优美环境中吃晚饭心情的舒畅,
从“屋前的瓜架”感受农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
从“鸡鸭”中感受那份悠闲、那份热闹。
其间,穿插进行朗读指导。
师小结:此时,人、物、景汇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能说不独特、不迷人吗?
(2)秋天到了,如果住在乡下人家,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农民们可能会梦见什么?
小结: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们,连他们的梦也如此甜蜜,这纺织娘的歌声,分明是一曲丰收之歌。
三、总结课文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拓展延伸
推荐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之二)、《村居》
板书:
独特
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