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点评

      作者:永远牵挂 俞东江 
            
            
            ◆ 设计:永远牵挂   ◆ 点评:大江东流
            
            
            课型:新授课
            (语文课的课型可以分为阅读课、作文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最近又出现“读书会”这样的课型。在阅读课中又分为“讲读课”与“略读课”。新授课应该是第一课时吧!)
            
            教学时间:2007年6月6日    星期     第   节
            
            教学准备: 幻灯
            (应该是多媒体课件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装饰、和谐、风趣”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词句,品位语言之美,感受田园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三维目标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三维目标相互都是有联系的,“知识与能力”中就包含着“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中也隐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对教学目标作出非常明确的“分工”。
            作为第一课时,识字学词、读通课文是主要目标,而“品味语言、感受诗情”当为第二课时的主要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这是“保底要求”,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应该建立在“读准确读通顺”的基础上,不能“越位”。
            此处的难点应当放在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欣赏
            (欣赏什么图片?教师的导语是什么?欣赏完以后干什么?)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有什么要求?)
            
             2、交流感受,概括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指名朗读课文。(请对课文感受较好的同学朗读)
            (此处的指名朗读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初读,听学生能不能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为什么要请对课文感受较好的同学朗读呢?差生就不关注了吗?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正是你教学的有利“资源”啊!应当允许学生“犯错”。不能因为这是公开课就可以把读不好课文的学生搁在一边。)
            
            (三)细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生字新词的教学放弃了?难道学生初读后都“过关”了?)
            过渡: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让我们先去读读第1、2自然段。
            (为什么要告诉学生“先去读读第1、2自然段”呢?学生应该能够找到啊!原来你这节课只讲这两个自然段。)
            
            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出示:“屋前搭瓜架”是一道(             )的风景。
            (“屋前搭瓜架”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2、交流体会。
            (1)色彩艳丽: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颜色)
            (2)形态各异:圆圆的南瓜,细细长长的丝瓜。(形状)
            (3)可爱、别有风趣:
            
            3、指导朗读。
            (此处如何指导朗读?)
            
            4、小结。
            (没必要“小结”,学生读好这段话就是最好的“小结”)
            
            画面二:门前种鲜花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由老师直接出示,还是根据学生的发言来出示这段话?“门前种鲜花”又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1、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2、感情朗读。
            (怎么理解?怎么“感情朗读”?应该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操作方法。)
            
            画面三:雨后春笋冒
            (三次“画面”是按顺序出示呢,还是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
            1、读一读,交流体会。
            2、小练笔:你能想象这些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他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笋芽儿的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他们    说:           。
            3、指导朗读。
            4、小结。
            (每一个环节都要“小结”一下,“小结”过后又“总结”,就像开会,小领导“小结”,大领导“总结”,会议要从简,语文课也是如此。)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乡村生活,领略了“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和“雨后春笋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节课你讲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后面还有几个自然段大概是安排在第二课时了,剩下的“几幅图”要到第二课时去品味,既然如此,就不能说“深深感受”,因为这节课只是感受了其中三幅图。
            这样的安排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人为地把“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割裂成两半,第一课时先讲掉一点,第二课时再接着讲。这样的课时安排使得第一课时的识字学词没有了着落,学生在没有读通课文的情况下匆匆去品味“画面”;而第二课时又显得不够“过瘾”,“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如一道美味佳肴,今天吃一半,剩下的明天再吃就不够味了。)
            
            (五)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别有风趣      可爱
                            朴素华丽    勃勃生机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27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