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作者:倪蕾 自我介绍:
倪蕾,34岁,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上海市东方小学语文主管。多年来,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尤其对作文教学有研究。曾经获得新区语文教学比武三等奖、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倪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记录生活,从而能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学生在她的引领下,学得轻松、学得开心,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记录下生活中的真善美、喜怒哀乐。她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市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倪老师还对作文的评价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的《优化作文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文获得全国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
教学理念:
1、 开发语言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朗读、品词品句等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作品中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2、 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3、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的学习,而教师则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装饰、探、天高地阔”的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从课文中心句入手,引入新课学习。
1、 回顾六个画面,引出中心句
2、 大声朗读,引出新课学习内容。
二、 精读课文,走进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与迷人。
1、 根据教师的提示开展选择性的阅读,并划出认为描写得最美的句子。
2、 学生交流朗读
3、 重点学习四个画面
画面一:瓜藤攀檐图
(1) 抓住“别有风趣的装饰”,这“装饰”指的是什么?它给什么做装饰?
(2) 请学生读有关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 出示两幅图进行对比,说说看了之后的感觉。
(4) 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
画面二:鲜花绽放图
(1) 师生合作描绘小院里每个季节鲜花盛开的画面。
(2) 想象一下,在农家小院里一年四季还会有哪些花儿开放?
说话练习:
( 什么季节)来了,农家小院里的( 什么花 )开放了。(花儿怎么样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3) 指导朗读。
画面三:雨后春笋图
(1) 体会用词的准确:“探出头” 中的“探”字。
(2)
想想说话:这鲜嫩的竹笋就好比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他们破土而出,探头张望,在这农家小院瞧见了乡下人家,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3) 指导朗读。
画面五:院落晚餐图
(1) 课文写着“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你是怎样理解的,先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在小组内交流。
(2) 教师小结。
(3)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傍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图。
Ø 指导朗读。
Ø
抓住“是他们的好友”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联系:小朋友们,是好友,就会相互问候,是好友,就要互相交谈。你就是这微风,你就是这鸟儿,你想跟好友说些什么呢?
Ø 朗读并试着背诵。
三、 回归整体,体会作者选材的特点。
1、
刚才和同学们一起去农家游览了一番,看到了很多,也感受到很多。看着如此的美景,我情不自禁地想说:“如此独特、迷人的美景让我陶醉!”
2、 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
3、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感情朗读。
4、
作者向在介绍乡下人家的生活时,选择了最平凡的事物,如鸡、鸭、瓜藤等和最普通的事情,如吃晚饭等来向我们展示乡下人家生活独特的美和和谐
。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平凡的事物和普通的事情吗?
5、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瓜藤攀檐图 装饰 可爱
独特、迷人
(喜爱、向往)
鲜花绽放图
雨后春笋图 探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天高地阔
秋夜虫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