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尤其要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听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全神贯注》有感

尤其要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听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全神贯注》有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尤其要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听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全神贯注》有感 
作者:翟海峰  
    “尤其要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是于永正老师的一贯主张。寥寥数语,看似简单,可当老师的都能掂量出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分量,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展示课上,要特意为困难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爱心。我在听了于老师执教的《全神贯注》一课后,惊奇地发现,平时不敢张扬的、难有表现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这堂课上,竟也成了课堂的主角。在于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他们学得异常主动而投入,并且与全班同学一道尽享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原因何在?我想大家会从以下的论述中得到一点启示。
一、期待中点燃希望

“困难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一些客观因素造成了他们相对封闭、不愿张扬的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往往很不自信,有时候也显得缺乏意志。对待这些孩子,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热情去帮助他们。于老师在这堂课中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这样一个情节给所有听课的老师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于老师在指名读课文时,有意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同学起来读课文的第一句话(这位学生是一位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哪知道一遍不行,两遍不行……一直到第八遍才算完整地读下来。“八遍”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在展示课上。在听课老师都显焦虑神情的时候,于老师却显得格外耐心,“这么长的句子,第一遍读只掉了一个字,不容易。最好一个字也不掉,那就完美了。别紧张,放松一下,再练练,就一定能读好。”(抚摸着孩子的头)“唉呀,太可惜了,我们的手都已经举起来准备庆祝你成功了,可你就是不给我们这个机会。再练练,第四遍不行,还有第五遍,第五遍不行,还有第六遍嘛。”……没有指责,甚至连一丝异样的语气都没有,有的只是期待和激励,而这恰似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渗入这些困难学生沉寂已久的心灵,让孩子体验到了阵阵暖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是这位学生一次次为自己鼓劲,终于获得了成功。于老师当即提议大家为他鼓掌,此刻的掌声已经不是礼仪性的被动的行为了,而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赞许和鼓励,所以显得更加激动人心,尤其是受鼓励的这位学生。我们为学生喝采,更为于老师喝采。因为他在让课堂变得精彩的同时,使在多数情况下难露一面的困难生真真切切地享受了一次在自己的努力下取得成功并由此所带来的快乐,虽然,仅仅是一次,但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需要啊!我不禁又想起了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理解和尽量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才是真正地关爱学生。”

二、互动中体验关怀

“困难生”不但被老师忽视,甚至被同学们轻视,这对于“困难生”的进步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于老师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善于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同学们都乐意去帮助“困难生”,并让他们在共同的学习中,懂得相互尊重、互相帮助,进而使困难学生在同学面前勇敢地抬起头来,在学习中变得自信。

在读通了课文之后,于老师请班长在每个小组中挑选一位同学来参加朗读比赛(其实,于老师跟班长打了招呼,让他专叫那些朗读有困难的学生)。然后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任“朗读辅导组长”,带领十来个组员共同帮助将要参赛的困难学生。

就要进行比赛了,于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同学们,比赛即将开始,你们还有什么话要对参赛者说吗?于是有同学说:“你是我们小组的骄傲和自豪”;也有同学这样说:“读错了不要紧,标点符号可千万要注意,声音要响亮一些”……真诚的语言激起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更让参赛者心中充满了感激。当每个参赛者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时,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多了一份以前少有的自信。有老师说:“这样设计,是出于营造一个更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也有老师说:“这种设计,渗透了口语交际训练。”……不可否认,这些看法都是正确的,但我以为,于老师这样设计至少还有这一意图:让弱者在同学的鼓励中走出迷茫,走向自信,进而加深了美好、纯真的“同学友情”。这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生”至关重要。

在这一堂课中,于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去鼓励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众多手段去引导他们,尽力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于是,课堂中有了这样精彩的一幕:在课即将结束时,于老师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生活,运用已有知识“写名言”时,曾经读了八遍才把课文读通顺的那位胆小的学生,自信地说道:“我写的名言是‘不怕失败,反复练习,就能把课文读好!’”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25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