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点收获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一课时,我问学生文中哪些词语还不理解,一学生提到“信奉”不理解。于是让其他学生帮忙,有的说:相信。有的说:非常相信。有的说:很崇拜。我顺势让学生先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
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是这样的: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生1:我从“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看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如果有人一怀疑他,就会被人们责骂,人们都太相信亚里士多德了。
生2:我从问号和反问句看出。
生3:我从“违背人类的真理”看出,真理是正确的,没有一点错误的,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人类的真理,怀疑了就是违背,是与人类作对。
师:那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生边读边愤怒地作起了指点的动作:“你是什么意思……
全班一齐朗读。
师:再读读这段,还有哪些地方看出了。
生1:我从“不容更改的真理”看出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容许人们改变的,人们太崇拜他的话了。
生2:我从“两千多年前”看出亚里士多德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人了,但人们还是相信他的话。
生3:两千多年了,没有人怀疑过,人们都很崇拜他的话。
师: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学生都纷纷举起了手。
这一段文字,简单的两句话,包含了许多的内容,许多的情感,今天学生在自读、自究、自悟的过程中表现很出色,抓住老师的要求:“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找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因为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挖掘,从句子到词组到词语到标点符号,都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有新的表达欲望,最后全班的齐读更是激情饱满,仿佛也是一个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整个过程以悟促读,同时通过感悟更好的理解了“信奉”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