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麦哨》一文有感
——扩宽渠道、快乐积累、学以致用
利用课堂教学和语文文本培养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是我一直思考和坚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摸索的一个课题试探与研究。在课堂上,我抓住文本的每一个契机都把它进行大量的课外延伸与扩展,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第24课《麦哨》一文时,尽管这篇文章是阅读课文,教学课时参考是一课时。但是因为这篇文章有个亮点,那就是作者不但以满怀喜悦的心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无居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而且本文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传神。我们学生以往的作者之所以干巴巴,就是对修辞方法的不能学以致用。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读书,读熟并理解课文大意后,让学生找出有修辞方法的句子,并重点朗读和理解之后,我抓住了文中“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粘满露珠的月季花。”这句话延伸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阔宽知识渠道,拥有快乐积累,并达到立足运用。
下面就是我教学的片段:
师:出示“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粘满露珠的月季花。”这句话。
师:孩子们,谁能读读这个句子,并说说这句话有什么特点?生1:读句子。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生2:读句子。这个句子是比喻句。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孩子们,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
生3:老师,这个句子写得好。我认为它好在形象上。你看,玩耍之后的孩子肯定出汗,满脸热气,作者就写出了红扑扑的脸蛋上蒙上了一层细汗,像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好象就看到了这些孩子一样。
师:真好。
生4:老师,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作者把孩子们红扑扑蒙上细汗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语言生动。
生5:老师,我喜欢这个句子,我觉得作者写得特别具体。
师:大家这么会阅读让我佩服。
师: 孩子们,学会运用修辞方法会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形象。我们的作文就是缺少了这样的点缀,有些时候读起来干巴巴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特别希望大家今后都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修辞方法,那一定会很生动的。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来放照这个句子写个小片断好吗?
生:异口同声喊着“好”!
师:孩子们,我们先贴近点课文,大家都写过课间十分钟,以往你们写完在操场上的活动后,随着上课铃声响了,也就结束了。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没有写完的片段,大家能帮助我让它生动起来吗?
生:孩子们跃跃欲试。
师:孩子们,请看:(下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操场上涌去。操场上顿时热闹极了。有踢足球的,有追人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操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请大家续写。
生:全体学生动笔。
汇报:
生6:下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操场上涌去。操场上顿时热闹极了。有踢足球的,有追人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操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大家迅速回到教室坐好等待老师上课。调皮鬼赵岩松又是最后一个回来,他的脸上全是细密的汗珠,好象还冒着热气呢!红扑扑的脸蛋好象沾满露珠的大苹果。
师:不错。
生7:下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操场上涌去。操场上顿时热闹极了。有踢足球的,有追人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操场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大家迅速回到教室坐好等待老师上课。这时生活委员发现黑板没有擦,连忙跑上去擦黑板,一边擦还一边不忘记用手抹去脸上的汗。
就在生活委员要回座位的时候,“哈、哈、哈……”同学们都大笑起来。原来生活委员脸两边各有一条黑黑的手印,像小花猫一样,真有趣!
生……
课后反思:
孩子们一个一个的说着,课堂上的他们激情荡漾。我感动着,为孩子们的写作热情感动,为孩子们充满光辉的小脸感动,更为课堂上升华写作的激情欣喜。
课结束了,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达到了积词累句的目的,还掌握了修辞方法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我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中积累与运用应该是相辅相成,这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学生如果长此以往,定会总结出阅读写作方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欣赏与创作感受文字美,使其产生对积累与运用的兴趣,也就相应的完成了语文课堂的情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