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用《麦哨》来做诗

用《麦哨》来做诗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用《麦哨》来做诗

台州市双语学校   孙日东

 

《麦哨》是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的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全文洋溢了浓郁的生活情趣。细细读来,不但能让人产生画面的意境美,更有着音乐的韵律之美。

这样的文章美美地读过好几篇后还要怎样地去教呢?摘词选句地品味,无疑撕裂了整体的和谐;写作方法的咀嚼,更是死板机械的传授;内容异同的辨析划分,就实在是在大煞风景了。何不就着它来做做诗!我为自己的这个想法而惊喜。

在这个单元里,已链接了戴望舒了《在天晴了的时候》,浅显而诗意的语言已让学生充分感受出了自然的情调。就在《麦哨》的前一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皆有景的渲染和人活动的叙述,从这一点上讲,跟《麦哨》又是异曲同工的。

当学生又一次美美地朗读了课文后,我告诉他们用课文里的语言和情景来做诗——仿着《乡村四月》写古诗,仿着《渔歌子》来填词,仿着《在天晴了的时候》作现代诗。学生们在惊讶一会儿后就转入了兴奋的讨论。

周永鹏先大声地吟了起来:“黄满田野”。这是从“绿遍山原白满川”里迁移过来的,但他接不下去。我立马肯定了他的诗才并板书在黑板上了。刚才有些笑他浅显的同学马上止住了笑声帮他思考起来。

“绿满坡”,尤净沣接了上来。课文中有句“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他是从这句话中得出来的。

一句诗就这样出来了,其他同学就更兴奋了。

“仿‘青箬笠,绿蓑衣’很简单呀!”我提了个醒。

“白竹布,彩头巾”赵一懋抢先仿上了。

“白竹布,绣花兜!”“小凉帽,彩头巾!”“白衬衫,彩肚兜”……很多同学恍然大悟着连珠炮地发言。

接下来,一曲《渔歌子》就在黑板上填就了。

渔歌子

黄满田野绿满坡,

麦哨声撩东风中。

白竹布,彩头巾,

孩童摔跤竖蜻蜓。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让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创作开来,教室里的气氛有着盛夏一般的火热。

看,徐雨蒙的现代诗:

田野

 

在油菜花谢了的时候

到田野里走走

去看丰满的穗儿

看它那浅黄色新装

去听麦哨的歌声

听它那柔美的歌喉

割草的孩子

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

摔跤翻跟斗

不时传出欢乐的笑声

到田野上走走吧

 

张译心拿了第一课的《忆江南》作了:

 

田野好

风光无限美

黄满原野绿遍坡

草地柔软蜻蜓飞

谁不翻跟斗

 

林慧琳的古诗《乡村夏时》是这样写的:

黄满原野无边际

村庄男女忙活计

白竹又佩彩头巾

童孙茅草吮甘甜

 

杨宸萱也写了《忆江南》

农家好,

风光真是妙

春来油菜换金装

蚕豆小麦香气飘

怎不爱田庄

 

……

这些诗作,虽然模仿性很强,但茅盾不是说过吗:“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这些诗作,虽然很是稚拙,但稚拙本身对于孩子来说不真是诗意的自然流露吗?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22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