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课《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穿梭、聚精会神、竟然、百发百中”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要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复述其中一个故事。
3.能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有恒心,有毅力,虚心好学的品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教学流程
一.导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故事是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简单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
我们要学的寓言故事叫:(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2.齐读课题,“纪”字正音,做姓读第三声。射指什么?古时候有六艺之说,射是古时候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是古人认为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六种技能,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随机板书 纪昌? 向谁学? 怎样学? 结果?)
4、既然是寓言,你还想知道什么?(寓意)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 大家放声自由地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
2. 谁愿意来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
学生读完第一段,师随机点拨提问:第一段讲什么?根据回答,板书:飞卫 射箭能手 纪昌
读第二段,能不能说说这段在讲什么?板书:练眼力
读第三段后,教师:想给掌声吗?在讲什么?(还是在讲——练眼力)
读第四段,能讲吗?根据回答板书:开弓 放箭
读第五段,在讲什么?板书:百发百中
3.了解大意
现在,谁能看着板书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用四个字说就是――纪昌学射
看来,文章的题目已经把课文最主要的意思说明白了,我们称这样的课文题目为“文眼”。
现在,你看,那些问题解决了?
三.精读“练眼力”,比较式探究文本
1.纪昌学射箭的过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那些自然段?
2.比较异同探究“练眼力”
写纪昌“练眼力”的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今天也来练练大家的眼力,看谁找得快,找得多。
预设:提要求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教师:你读课文时,能不能把意思强调出来?要求读出强调要求的语气,(随机板书:牢牢地盯住 不能眨一眨)
学生再读,个性化朗读:牢牢地盯住 不能眨一眨。
读第三段的提要求的语言: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继续交流,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第二次提要求,谁能把飞卫的要求读得更清楚?
是啊,“极小”和“很大”这是一组对比,要读出两者的差距。
(板书: 极小 很大 )
都是飞卫对纪昌的要求,但是----要求不同
学生:练习的方法。
读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教师:我感觉你已经讲出了相同之处,相同点是什么?
学生:都是聚精会神。
教师:那好,把怎么练的读得强调出来,自己读。
指名读练习过程:
妻(qī)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男女学生读时教师引说引读。
补白:你说,纪昌练眼力累吗?
作为纪昌的妻子,看在眼里,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纪昌说。(指导对话)
学生:结果
古代女子几乎天天织布,纪昌几乎天天这样练。两年以后,一起读——
你是怎么理解“到家”的?是回到家的意思吗?
本领强,本领高,本领好都是指本领练得——(相当到家)具体说明一下,就是——
你觉得纪昌看虱子的本领到不到家?谁也能够这样来具体解释一下?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第三自然段中是这样写的吗?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话。那只小虱子----
虱子多少大?车轮呢?
纪昌整整聚精会神地盯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子,那只比芝麻还小的虱子——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板书: 竟然 )
你觉得读这句话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惊喜的,惊奇的,出乎意料的)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虱子多大?车轮有多大?
(问学生:你们相信吗?再读读,要求读出夸张之感,惊讶之感。)
教师:纪昌一练就练了三年,三个365天啊,一千多个日子,他练到这种程度,纪昌用竹篾做弓,蚕丝当弦,绣花针是箭,看准虱子射过去,发现针穿透了虱子的身体,绑虱子的头发丝儿却没有断。这就是流传的“纪昌贯虱”的故事。
( 副板书: 纪昌贯虱 )
请大家自己选择其中一个练眼力的小故事,读一遍,再看着板书试着说一遍。学生自己练习。
指名各说一个
四.引读第四段、第五段,
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后,纪昌怎么做?飞卫怎么做?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说说怎样的人称得上是“射箭能手”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你眼中的射箭能手是怎样的人?
(以下机动,看时间而定)
引入“百步穿杨”的故事,活用文本
请生简单讲述“百步穿杨”的故事,出示小故事。
师:纪昌有这本事吗?我想问问纪昌。
1:纪昌,柳树上的叶子被风吹着飘来飘去的,你能射得到吗?
2:纪昌,你离柳树百步远,我都看不到那几片叶子了,你怎么射呀?
我们一起来读读写射箭过程的句子。
( 出示:说完,他立定脚跟,搭上箭,拉开弓,稍一瞄准,“嗖”的一下,果然射到了那片叶子。)
五.引导质疑,揭示寓意
看看这射箭的过程,拉弓,放箭非常重要,再看看课文(指板书),
预设:为什么课文写练眼力部分那么具体,而没有具体写练开弓,练放箭?
是啊,你明白吗?
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深刻的道理。(基本功 恒信 毅力)
你还能从这则寓言中读懂了什么呢?(名师的指点 事半功倍)
六.小练笔
课文中没有详细写纪昌如何练开弓、放箭。开弓、放箭需要手臂的力量和稳定性,请你学着“练眼力”一部分的写法,试着写纪昌怎么练习开弓、放箭,尽量用上夸张的写法。
附:百步穿杨 春秋战国,楚国名将养由基从小喜欢射箭,他学射箭非常专心,每天坚持练习,终于炼成极高的射箭本领,他能在百步远的地方射中杨柳的叶子,而且射一百次,中一百次。晋军进犯楚国,他用箭射晋军,百发百中,立下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