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父亲的菜园》两处读

《父亲的菜园》两处读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父亲的菜园》两处读

台州市双语学校   孙日东

今天教了《父亲的菜园》,对课堂上的两处读的处理自觉有点意思,便把它记录下来,以求同仁指教交流。

当学习到第四自然段里写父亲开垦菜园的一段话:“每天天没亮,父亲就扛起锄头,挑着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一个星期……”时,我便让学生接着老师的话来读这句话。

“星期天早上,天还没亮,父亲——”

学生马上齐读起来:“就扛着扛起锄头,挑着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

这种方式并不陌生,学生当然能整齐划一地大声朗读起来。

“星期一凌晨,天边还闪烁着亮晶晶的星星呢——”我不但换了表示天没亮的词句,还故意省去上一次的“父亲”两字。

齐读声中,没让我发现有漏掉“父亲”两字的。看来,孩子们的瞬间语言感觉还可以。

“星期二一早,月亮还明亮地挂在西天呢……”

“父亲就扛起锄头,挑着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

这跟星期一的就差那天未亮的描述,已经没什么难度系数了。

“星期三早晨——”我这次就开了这么一个简短的头。

“父亲——”大多数同学就以这样的开头读了起来,但此起彼落的,很不整齐。另一部分同学因不知如何开头就没出声了。于是我让他们停下来思考一下,重新开始。

“星期三早晨——”

“天还没亮,父亲就找起锄头……”

嗨!短暂的思考还挺有效果的。当然也有两三个还没反应过来,跟着大家“跑”调。

“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我给他们玩点有点难度系数的。

“每天天没亮,父亲……”了不得,只是半秒钟的搁置,学生但异口同声了。虽然“每天天没亮”是课文中证词句,但刚才的一天一天拎出来之后突然合在一起能准确捕捉到“每天”还是需要一些语感的。

“读得有些累了吧?”我问着。

有六七个点了点头。

“我们是光坐在这儿读读。父亲可是在那儿吭唷吭唷地干着生活呢。从早晨到傍晚,一干就是一星期啦!……”我想,父亲的勤劳肯吃苦坚忍不拔的品质不用我多说,一定在刚才的读中有着一些感悟了吧!

 

读出了一点味道,我便还想这样玩了。在教到最后父亲伺候菜园产生的结果时,我便又让他们接读起来。

“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

“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学生很容易地接了下去。课文中的原话呗!

“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我又来了。

“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学生也重复了一遍。

我告诉他们我不要同样的答案。这一下他们面面相觑,因为课文中没有写出其它的啊!

“想想看,父亲的精心伺候难道就刚才这一结果?”学生似乎有所悟,便在我的下去把下一句话接上了:“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其实这儿还可点一下的:这里面把“父亲的菜园”换成“这菜园”。

我接下去又来了——“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

学生在稍停后竟然又把刚才的第一句读上了,因为这一段下面没词了。

“就没了吗?”我再一次反问上了。

几个灵光的点的脱口了,“直到现在……”其它的慌忙跟上读这最后一段的文字,“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绿色。”

这样的两处读,不知道有没有符合了《课标》提出的“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了。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18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