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崧舟老师《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有感
作者:□ 彭胜男
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就如同置身于一个满目繁华的境界里。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迷醉,我的目光里充满了惊奇与渴望,我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精彩。沉醉在这样的境界里,我惊喜不已,扼腕叹息。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跟着他游走,我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跟着他惊喜、惆怅、欣慰。两节课下来,我知道他马上要走了,我鼻子一酸,内心先哭了。
透过王老师那迭出不穷的精彩环节,我终于见识了这诗意的语文、诗意的课堂、诗意的人生。课中,不论是初读课文后的感悟,还是交流中的随意点拨,王老师始终都贯穿了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境,令学生如沐甘露,激荡心灵,引民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回顾一个个精彩片断,余味无穷。下面就摘取两个片断与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到底是什么叫每一个星期天?
生1:不管天气怎样,他都坚持来。
生2:不管公司有多少事,就算冒着被辞职的危险他也来。
生3:生病了也要来。
(无限暇想地)师:是呀!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磁性地)师:春天过去了,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星期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深情地)师:夏去秋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
(激情地)师:秋去冬来,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们在玉泉的金鱼缸边发现了那位青年,读——
生:他老是……
师: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放弃过,动摇过,间断过吗?这叫怎样的看?
生:聚精会神,持之以恒,投入,一心一意。
听到此,我感叹,被折服,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让我教学或是泛泛重读两遍,或是着重引申青年的精神,那种教学困境真的是山穷水复疑无路呀!哪料到王老师以他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境,层层深入的引读,那真是柳暗花明一村又一村,青年看画持之以恒、聚精会神的精神早已不言而喻、显山露水了。
片断二:
师: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青年的什么游到了纸上?
生1:全神贯注游到了纸上!
生2:持之以恒游到了纸上!
生3:认认真真的态度游到了纸上!
师:总而言之,青年的什么游到了纸上?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心!
师:同学们,静下心来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全神贯注”,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持之以恒”,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认认真真”,有了这份心,还有什么做不成呢?
至此,王老师说:“下课。”没有谁不在品味刚才的“只有……才能……”;第二声“下课”,没有谁还不沉浸在聋哑青年身残志坚的钦佩中;第三声“下课”,所有听课者才悠悠醒来。顿时,一股热血直涌上来——时间为什么不作停留?
王老师的执教感言振聋发聩,他说:我们语文老师应达到两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直面文本,细读文本;第二层境界是:加工文本,解构文本。只有加工文本,创设文本,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那时候,你就是语文,语文就是你,你就能和语文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