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怎样学习并运用《渔夫的故事》中的外貌描写

怎样学习并运用《渔夫的故事》中的外貌描写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怎样学习并运用《渔夫的故事》中的外貌描写
 
作者:唐正富 文章来源: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 
邮码:311612  浙江省建德市寿昌初中  唐正富

学习过《渔夫的故事》一文,魔鬼那“凶恶”的个性必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技法对魔鬼这个角色进行外貌描写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魔鬼初出场形象如下:身材巨大,披头散发。他“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这样的外貌初看只是“巨大”,因“巨大”而让人产生恐惧心理故觉得其凶恶罢了。果真仅局限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大大不够。试想,倘将魔鬼外貌描写成如下所示,还能像课文那样体现出“非常凶恶”的意味吗?它是“魔鬼身材巨大,披头散发。他头像山头,手像树杈,腿像宝塔,口像脸盆,牙齿像棉被,鼻孔像烟囱,眼睛像梨子”,这样的外貌让人觉得“巨大”之外,“凶恶”个性势必大打折扣。是什么原因造成两者意蕴大相径庭呢?我们说,“山头、树杈、宝塔、脸盆、棉被、烟囱、梨子”都是日常家居生活用或能所见的物品,弱化了魔鬼的凶残;可魔鬼的本质在于“吃人”,那“堡垒、铁叉、桅杆、山洞、白石块、喇叭、灯笼”或为战具或为妖怪出没的场所,读到这样的字眼就让人悚然心惊,其“凶恶残忍”面貌展露无疑。

如果说魔鬼凶残本性由与战事有关象形外貌来展示初步具备成功,那么运用铺张式排比来增强其凶恶性又使成功更上一个台阶。本来用三个相同句式排比来体现魔鬼凶恶仅够了,可作者连用了七个相同句式极铺张的排比来体现魔鬼的极端凶恶。这样张扬凶恶个性,为后文仅有弱小身躯的渔夫凭正义终于能战胜邪恶的魔鬼积蓄了反衬力量。

毫无疑问,这种能揭示人物个性的外貌描写很值得我们仿效着去运用。

笔者曾见到过有同学在学完《渔夫的故事》后练写渔夫“贫穷”外貌的文段,它这样写道:“渔夫满脸皱纹像胡桃核,眼睛深陷像枯井,嘴唇冻得像紫茄子,脸皮像黄蜡,双手像细棍,手背开裂像松树皮,衣服多洞像渔网……他正步履蹒跚地背着渔网朝大海走去。”通过这样的外貌描写,不难看出渔夫家境的“贫穷”。我们认为这实在太精彩了!渔夫脸上多皱纹固然有年老的成份在,然而因家穷皱纹才特别多的成份也同样存在。“眼睛凹陷”也更能体现出贫穷。另外,“脸皮蜡黄”可能是生病,也有可能是饱一顿饿一顿。即饭常吃不饱,有病看不起医生,它也只能表明渔夫家里穷。还有等等情形,也只能是说明渔父的家境极为贫寒。

这样的描写渔夫“贫穷”外貌,当然就绝对不能说不成功。而一般同学描写人物外貌只流于平常——渔夫有两只大眼睛,长一个高高的鼻子,按两片厚厚的嘴唇,家里一贫如洗——仅写了渔夫是个一般穷人而已;根本没扣住由外貌描写去体现渔夫的“贫穷”家况这个要领去写,欠合适。两相比照,孰优孰劣,泾渭分明。故我们在运用外貌描写时,就得去为或交待家境或揭示人物个性或展示社会环境等目的服务,使文章章法更为浑然一体。

总起来说,成功的外貌描写理应扣住一个性格类特点,从这一类描述性格的句项中排比式地去对人物进行描写,那样也就必定能出彩。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13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