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同上一节课——《永生的眼睛》课例分析

同上一节课——《永生的眼睛》课例分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同上一节课——《永生的眼睛》课例分析
      集体教研、集体备课是我们教师经常做的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怎样把集体教研、集体备课落到实

处,是我们不断探索的目标。在学校举行的课堂研究月活动中,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提出了“同上一节课

”集体教研活动,这一活动确确实实地让我们的教研活动有了内容,有了深度,有了实效,从而推动课

堂教学研究步步深入,步步提高,新老教师同时进步。
    今天,我就以《永生的眼睛》这一课例,向大家介绍我们小学四年级语文组是怎样具体开展这一活

动的。
    一、选定课题,分头钻研
    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四组教材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的,包括《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四篇文章,本组教材难度很大,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经过仔细筛选,我们决定以《永生的眼睛》为突破口(这篇

课文虽然是略读课文,却很好的起到了过渡与衔接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了解琳达一家人为盲人捐赠眼

角膜这一感人至深的故事,从而体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选定课题后,我们每位教师都进行了

预习备课,包括:熟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并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集体备课作好充分

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在大家都分头钻研了教材的前提下,我们利用统一时间进行了集体备课。我作为本次集体备课的主

讲人,邀请了学校领导参加了我们的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课文解说并确定

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措施,然后以四环节的形式进行备课。

1、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提出两种方案,一是用接受温迪眼角膜的捐献者写的一首诗导入,开始就以情打动

学生;二是以搜集的两条资料导入,从而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现在我国眼角膜捐献现状。对于这一环节

组内教师分歧较大,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课文最后没有出现温迪因车祸去世,母

亲琳达主动捐献她的眼角膜的内容,在学生不了解这部分内容的情况下,突兀的出现这首诗,起不到以

情打动学生的作用,还有的老师认为开头出示资料比较平淡,不如用这首诗将学生带入这种情景,以情

感人。经过研讨,我们确定以第二种方案导入,将那首诗放到文章的结尾部分体会。接着我们确定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是(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指导自学,教师点拨。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研讨自学提纲,问题的提出主要依据了课文导读,充分发挥导读的作用,我们

进行了提炼确定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2)再读课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

盲人做了哪些事?(3)找出含有“骄傲”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4)课文为什么

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3、师生互动,当堂训练。

(1)请学生来接读课文,纠正字音,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采取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集体

解决)(2)说说琳达一家人为盲人做了哪些事?在这一环节,我们抓住在妈妈捐献眼角膜时,“我”

和爸爸不同的态度来分析,从而引出爸爸那段意味深长的话,用小黑板出示,来进一步体会。然后我们

抓住两个含有骄傲的句子让学生来体会,1、温迪为什么感到骄傲?引导学生说出外公和妈妈分别做了

什么,让温迪感到骄傲,2、妈妈为什么为14岁的温迪骄傲?在这里向学生补充资料故事的原文:两个

周以后,小温迪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了,妈妈主动捐献了温迪的眼睛角膜。教师出示那首诗,饱含深情的

诵读,读后让学生谈感想。然后通过板书和父亲说的一句话来体会永生的是什么?是爱的永生,是奉献

精神的永生。从而解决第四个问题。

4、反馈矫正,当堂检测。

补充资料:我国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死后将遗体捐赠给医学研究事业,张若瑜来到这个世界仅仅

116天,他的眼睛角膜使三个人重见光明,感动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田世国捐肾救母,将身体的一部分回

馈给自己的母亲,请同学结合这节课的感受谈体会。

    三、骨干示范,及时反思。

形成预案后,我首先举行了示范引路课,级部教师全部参加听课,讲课结束后,我们马上进行了及时的

研讨,我首先进行了反思,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挖掘的内容太多太细,扩充的知识多,学生读课

文的遍数多,对于词语“莫过于”“远非”没有加以强调,致使本节课出现了拖堂现象。本节课的感情

基调定的很到位,重视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补充的一首诗,我国器官移植现状等资料,都达到了较好

的效果。组内的教师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首先,我们将授课内容进行了缩减,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

,我们将第一个自学提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移为早读时间解决,这样就减少了大

约5分钟的时间,将“莫过于”“远非”带到句子中来理解,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父亲说的两

段话只重点体会一段。

四、全员参与,步步提高。

第二个讲课的教师就根据研讨的结果在预案上修改,孙扬老师第二个讲了这一课,依然是组内的教师都

参与了听课,讲后我们又进行了研讨。通过孙老师的课和反思,我们认为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

:在检查预习情况这一环节老师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孙老师能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气

氛,存在的问题;授课内容依然有些多,同时有重复的感觉。第一个问题是温迪一家为盲人都做了什么

?和第二个问题温迪为什么为妈妈和外公感到骄傲?这两个问题是交叉重复的,理解了第二个问题,也

就理解了温迪一家为盲人做了什么。前两个课堂教学我们把这两个问题分开理解,既浪费了时间又让课

堂教学显得拖沓,所以我们决定再次删减自学提纲的题目,以两个“骄傲”为突破口,从而引出父亲做

了什么,琳达做了什么让温迪感到骄傲?温迪又做了什么让琳达感到骄傲?以一个大的问题贯穿文章始

终。赵丽老师修改后讲了这一课,赵老师这节课可以说是达到了我们预定的目的,课堂环节清晰,目标

明确,重难点突出,使我们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这节课就应该这样上,如果说存在的问题吧,就是教师

在以情感染学生方面做的还稍欠火候。有了这样一个完善的课堂环节,下面两位老师只需根据本班学生

的特点进行一下小的变通,就达到了一个很好的课堂效果。最后一个讲课的王晓娜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

样写到:由于这堂课是由组内教师研讨,再经过四位教师不断修改完善后形成的课堂模式,在我上时已

经很完善了,目标明确,框架清楚,重难点分明,可是由于在接读课文和解释词语时浪费的时间较多,

整堂课到后来显得时间有些紧张。学生基本可以感受到这一课的气氛和感情。对角膜捐献也有了一定的

认识,并能感受到爱的内涵,本节课上的还算可以。

四、剖析整理,全面提升。

整个一轮讲课下来,通过实践对同上一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说参与讲课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

收获,通过听,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通过研,我们可以集大家的智慧为我所用

,同上一节课并不是单纯的去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有些环节在这个老师

身上适用,在另一个老师身上不一定就合适,在这个班级适用,在另一个班级却不一定适用,只要大的

环节明确,不必去在意小的部分,同上一节课,并不一定是呈阶梯状上升的,最后一位讲课的老师并不

一定是讲的最好的。在整个讲课研讨的过程中,只要认为自己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这就是成功的,这

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以上是我们小学四年级语文组在执教同上一节课《永生的眼睛》的整个教学研讨的流程,还处于不断摸

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1105.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