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
执教者:开发区第二小学 罗江伟
【文本分析】
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学难点】
流传至今的田园诗真实地描写了乡村的质朴生活,充满恬适,也充满辛劳。要让身处水泥钢筋怀抱中的城市人体会乡村生活,有着时空的隔阂和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教学策略】
提起乡村,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乡村都不一样。通过文本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用想象使对乡村印象变得丰满、灵动。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案】
一、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 写诗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纠正“兴”读第四声。文中指:兴致)
3、吟诵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4、了解诗人。范成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田园诗人,著有《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
二、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请同学读,纠正字音。(昼、耘、供、傍)铺开练读。
3、写生字。(昼、耘、绩)挑选一个来书写,边写边指导,并且在课本上练习写一个。
4、再请同学读,要求读准确、读响亮。
三、整体把握
5、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板书:注释理诗句】
(学生自学)
7、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四、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1、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范读。
2、出示课件:书上插图。看着图,请你静静的听,静静的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堂交流。(我听到草丛中有夏虫在鸣叫。)(我仿佛看到知了就停在那棵巨大的桑树上,不停的在叫。)(我还听到风吹过茂密的桑树,树叶哗哗的乱响……)
3、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例如:耘田、绩麻、当家、供耕织、学。
通过模仿“耘田”体会农村男女劳作的辛苦→ “各当家”的快乐。【板书:快乐】
师:他们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那将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啊!所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范成大看到这对勤劳的儿女。他的心情必然是高兴的、欣慰的。他禁不住赞叹“村庄儿女各当家。” 【板书:插图显诗意】
→童孙们“学”的快乐。
师:你们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做事?。。。。。。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很高兴。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让我们很高兴的读读这句;兴致勃勃的读;乐此不疲的读。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他看到的是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 仿写诗句:“童孙未解供 ,也 。”【播放田园音乐】
例:【童孙不懂供蚕桑,也摘嫩叶入盒中。童孙未解供渔猎,也卷膝盖握长叉。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也可以自由表达。)
师总结:太妙了,你们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这种【板书: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我想此时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配乐)
五、拓展阅读。
1、出示范成大的两首田园诗:
夏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四进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生读,指名读读。)
2、结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儿女 当家
快乐
童孙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