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韩淑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为他人着想的崇高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1、 课前师生搜集有关台湾、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 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课件出示
1、 在杭州某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小钱,得了白血病,他的生命将要走向枯竭。18岁的生命呀!那是一个怎样的年龄?
2、 谁能告诉大家白血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病呢?
3 、我们和小钱相比,也只相差6、7岁,当他得了这种不治之症,我们大家心里感受怎样?
4 、大家打开书本将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一幕,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把语句找出来读读,把你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比比谁最能表达。
5、 现在科技发展,好像有了治疗白血病办法?你知道吗?什么叫骨髓移植?要怎样移植?
6、 奇迹终于出现,辗转千里,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有一个骨髓是相配的,请你仔细体会,读读小钱的幸运。
7 、小钱有救大家高兴,然而天公不作美,此时台湾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台湾的青年人遇难了吗?他在干什么呢?
▲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仍静静地趟在病床上。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
b 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动。
C 小结:在大地震过后,在剧烈的余震中,这位青年不顾亲人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为海峡另一边的小钱捐献骨髓,用自己的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B因为他不顾亲人的安危来为小钱捐献骨髓。
在那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中,他的亲人是否平安无事,他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只知道的是——
3 在这关键时刻,李博士怎么做?
A 读课文,特别要注意描写李博士的句段。我要看看谁理解得最正确,思考得最全面,表达得最清楚。
(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青年身上抽去骨髓,并一路奔波送到杭州,为小钱作了骨髓移植手术。)
B 击出图片:
a 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来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
b 深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c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击出余光中的诗,配乐读)
d 结合李博士的工作图。理解“奔波”,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小钱还会感谢医护人员、朋友、同学、亲人… …
a 想象写话。(创设两个说话情境)
B小结(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关心、爱护这小钱,奇迹才会发生;正是因为海峡两岸这么多人的爱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总结全文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印象
a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时刻,有很多的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但是很少需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更多的时候需要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也许仅仅只需要说一句温暖的话,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但是,却能给别人很大的鼓励和帮助,也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很大的快乐,因为给予是快乐的,给,永远比拿快乐!
B 击出巴金和高尔基的名言,齐读。
板书设计:
杭州 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http://blog.zsfx.net/user1/22/archives/2006/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