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五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语文 课堂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教材简析

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为学生提供白血病和骨髓移植、以及李政道和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相关资料(见后附)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课文中让你最感动的内容,自读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题

1、板书“桥”,问:你都见过些怎样的桥?

2、师小结:我们见过许多式样的桥,他们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今天老师带大家跨越一座特殊的桥。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3、学生质疑。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要跨越生命桥?要等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才能解决。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弄清课题中的海峡指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画出生字词,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在指名读生字。

4、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5、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在一旁写上让你感动的原因。用一个词或者是简短的句子。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入本节课学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还记得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还找出了最令自己感动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走进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

二、老师引导读懂1、2小节

1、快速浏览课文,课文给了我们两个场景,是哪两个?(板书:杭州  台湾)

2、我们首先到杭州某医院去看看。默读课文1、2小节,你看到了什么?

(1)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

(2)只有骨髓移植才能让他继续活下去,急需合适的骨髓。

(3)小钱很幸运找到了移植骨髓的人,那个人在台湾。

3、出示重点句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之花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1)指名读,你想到些什么?理解“凋零”的词义。“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指什么
(2)如果你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青年,你对他会有怎样的情感。
(3)第一句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小钱的生命即将逝去;第二句话作者运用比喻说明小钱生命的短暂,让我们感到痛心。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4、小钱这朵生命之花能不能继续绽放呢?(能)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朗读指导,这两段在朗读的时候声音要低沉一些。把我们对小钱的同情读出来。感情朗读课文

三、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爱心

1、现在让我们又随同作者,一起到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去看看。我们又将看到什么呢?默读课文的3—6段

2、台湾出现怎样特殊的情况?(地震)说说你在电视里见过的大地震后的情景。

3、这几段中,哪些内容最令你感动。

感动之一:台湾发生了大地震,大地还在摇晃,那位捐献骨髓的青年却躺在手术室的病床上。

感动之二:此时此刻,台湾青年的家人是否平安,他没有去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大陆还有一位病人正等着我的骨髓呢。

感动之三:李博士冒着危险,在恶劣的环境下抽取骨髓,很不容易。

感动之四:抽完骨髓,李博士立刻赶往大陆,连夜为小钱做骨髓移植。

4、出示重点句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两句都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你觉得两个人的心情一样吗?

5、由于台湾青年的无私捐助,由于李博士的努力,小钱终于成功的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把你对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深深敬意溶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感情朗读课文2—6段。

6、学习到这里,你能解决关于课题的疑问吗?(板书  爱心)

四、朗读感悟,拓展延伸

1、小钱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他终于得救了,大家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感激)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青年相遇,小钱会说些什么?如果小钱想给台湾青年写信,想想他会写些什么?

 

亲爱的朋友:

你好!我就是那位得到你骨髓移植的大陆青年小钱。


--------------------------------------------------------------------------------


--------------------------------------------------------------------------------


--------------------------------------------------------------------------------


--------------------------------------------------------------------------------


--------------------------------------------------------------------------------


--------------------------------------------------------------------------------


--------------------------------------------------------------------------------


--------------------------------------------------------------------------------

祝你身体健康,全家幸福!

你的朋友:小钱

×月×日

 

五、回归整体,回顾整理

1、学习完课文,你想说什么?

2、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写同一个时刻,不同场景发生的事。

(2)详略得当。作者的重点放在描写台湾青年抽取骨髓的场面上。

(3)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阅读“拓展阅读”

3、写信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之桥

杭州      爱心         台湾(地震)

小钱                     青年      李博士

 静静地               静静地     沉着 奔波
 
 

附:拓展阅读——李博士和他的花莲慈济医院


李政道 课文所提到的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位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样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

慈济医院 位于台湾花莲市,1986年正式启用。1993年,成立了台湾地区首座骨髓捐赠中心──慈济骨髓捐赠中心,后发展成为慈济骨髓干细胞医学中心。现登记在册的志愿供髓人数已达20余万,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截至目前,慈济医院已向大陆供髓约180例,每一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文中提到的“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他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1935年出生于台湾,1972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李博士在美国骨髓移植配型中心工作时,发现大量患白血病的华人由于没有合适的骨髓配型,无法得到医治而死亡,便于1992年回到台湾,开始致力于建立华人骨髓资料库。

 

白血病和骨髓移植

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用化疗、放疗等方法遏制病变的白细胞,延长病人的生命。但是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复发率高,不但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家庭、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骨髓移植运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起,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成功。骨髓是还没有分化成红、白细胞的母细胞,就像还没有分杈的树干,把它植进白血病患者体内,就可以继续分化、造血。骨髓捐献者捐出的干细胞,只占身体的约5%。这5%即使不捐,两星期后也会在自身的新陈代谢中死亡,所以捐献骨髓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我国大陆的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意识淡薄,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这就为寻找配型相符的骨髓带来了很大困难。

骨髓移植 是各种血液肿瘤、再生不良性贫血症、重度地中海型贫血症以及一些先天性免疫缺乏症或代谢性疾病救命的根本治疗方法。近年来世界上接受骨髓移植的病患逐年增加,显示骨髓移植已经成为目前治疗的趋势;而因骨髓移植所带来的病人长期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各种血液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贫血症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有适当的供髓者,骨髓移植已有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长期存活率,而在成人急性白血症亦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治愈率,这些成果皆远非传统之化学疗法所能及,这也是这什么我们需要发展骨髓移植的最重要原因。

 

李政道博士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行动圆满成功

公元2001年6月13日,这是一个海峡两岸骨肉同胞魂牵梦绕的日子,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心心相印的日子。

千万双眼睛共同聚焦一个大陆同胞年轻的生命,千万颗心为中国“幸子”的命运而跳动。

早晨六时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绽开五彩绚丽的朝霞,在宝岛台湾花莲,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无菌室内,等候着他的骨髓从他的躯体里抽出来,流进海峡彼岸姑苏城内此刻同样躺在无菌室内的一位年轻姑娘的血管。

八时,经过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赠者,在经历了一小时二十分钟的手术之后,他的骨髓,饱含着同胞之情,从他的身躯内跃出。

九时三十分,台湾青年的骨髓,装进了盛满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济会的志愿者护送,从台湾花莲起飞,十时二十分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十三时二十五分,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在飞机上,志愿者们小心地呵护着骨髓箱,每隔一小时要上下左右晃动,以防止骨髓的凝结,影响细胞的活性。他们深知,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活性细胞,而且是陈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时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钟运到香港特区。这意味着离陈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时五十五分,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气原因,飞机延迟了二十分钟起飞。虽然抵达上海的时间比预期晚了十五分钟,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顺利的。

二十时刚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迅速装上救护车。由警车开道,接骨髓的救护车从虹桥机场直奔苏州。

二十一时二十五分,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苏州,开进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们翘首期盼的来自海峡彼岸的生命火种,仿佛长距离的接力赛,终于如期传到了姑苏城,传到了陈霞的无菌室,不,应该说,是传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坎里!

二十二时,骨髓移植手术开始。午夜时分,手术顺利完成。

至此,宝岛台湾、特区香港、祖国大陆,辗转千里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救助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066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