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大 中 小
|
作者:陈红霞等 [设计理念] 阅读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才能潜沉于文本生动、形象的情景之中。不然,文本生动的情景就易被单个语言文字掩盖,就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所以,深入文本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依托。只有参与才能有更深的体验,更真切的感受,更丰富的收获;也只有参与,才能更主动更广泛地与同伴合作。参与的态度越积极,对文本的认识就越深刻。在《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注重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系列的板块运作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深入到文本中去,回应到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来,以求语文教学的真正有效。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一、紧扣重点词,切入文本 1.请学生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 2.填空 在我国的传说中,( )就具有这样神奇的能力。20世纪我们人类靠( )也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教师结语:远古时候,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完全依赖自然的生活。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到来,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整篇课文就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深入并结束的。从远古时代人类创设种种美好幻想开始,到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处处有“呼风唤雨”的存在。所以,在第2课时开始,我把这个词语置在前面,通过解读、说话的形式打开学生潜在的词库,切入文本,使课的展开有一个很清晰的起点。 二、建构有效对比,逐渐深入文本 (一)百万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 1.仔细阅读课文2-3自然段,完成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2.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话题(1)没有电灯、电视、电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话题(2)没有飞机、汽车、火车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话题(3)如果让你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你该怎么办呢? 3.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互提建议,然后填空。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真是( )! 4.教师小结:听了大家来自内心的发言,我明白了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情况。按我们的想法,那真是没法子过啊!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拥有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奇特魔力,所以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了很多表达人们这种愿望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光凭课文中这么简单的一段话:“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学生是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这样全方位地参与文本,参与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二)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1.为了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说说古时候的人类想出了一些怎样的神话故事,创造了一些怎样的神话人物。鼓励学生能调动大脑储备,说出一些在课外看到的神话人物或传说。 2.学生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填空,请学生展开想象完成。 “嫦娥奔月”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葫芦小金刚”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隐身娃”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 )寄托着人类( )的美好愿望 3.我们的祖先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些美好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靠的是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到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真的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所以,在设计中,我鼓励学生从古时候的传说中去理解人们美好的愿望,为学生体会科技巨大的力量进一步铺垫。 (三)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5.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设计意图]从远古时代人类完全依赖自然的农耕生活到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现代化生活,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看似平淡的三个环节中,建构了两个有效的对比:一个对比是古时候人类只能利用想象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如今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神话;另一个是从时间上进行对比,人类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如今人类日新月异的生活。通过一系列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来。在这实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明确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自然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科学技术的利用,使得人类很多美好的梦想都成为现实。仔细思考,将下列两组中表述同一理论的内容连好线。 千里眼 宇宙飞船上月球 隐身娃 手机 嫦娥奔月 进行伪装的迷彩服 腾云驾雾 视频 顺风耳 直上云霄的飞机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两个小练习。第一个练习将人类的新发明和人类的美好愿望进行联系,使学生明白,是科学技术使得一切都成为了现实。第二个练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在共同参与互相合作写小论文中初步学会辨证地看问题,明白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inianji_489_20582.html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