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理解“呼风唤雨”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交流生活,感知变化
1.我想和大家聊聊,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小时候比,我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指名在全班交流。
2.从大家的交流来看,变化怎么样?(大)
二、揭题释题,激发兴趣
导语:的确太大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人类生活变化的课文。
1、(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读课题
当你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语,你立刻联想到了谁?(学生自由发言,知道有法力的含义)那这里的“呼风唤雨”会是法力的意思吗?(显然不是)
2、我们借助工具书来查找它的意思(能支配自然的世纪,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
3、让我们一起读课题,读出它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
4、简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科学院院长,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先生!
下面,我们就随着路甬祥先生写的文章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20世纪,感受生活的精彩。
三、初读课文,认词识字
1、自读自学。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师适时纠正。
3、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检查读词语,开火车读,并随即理解。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幻想、的确、光年、因特网、原子核、呼风唤雨、农耕社会、(看图说说农耕社会是怎样的?)腾云驾雾、潜入深海、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归根到底
理解:
洞察:观察的很清楚。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面目。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光年:天文学上,距离单位,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1光年=94.605亿公里。
3、齐读词语。
4、检查读课文情况,逐段指名读。
5.点评。
6、回答: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着呼风唤雨的神奇世纪。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读感受。
1.仔细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疑难,也可以在书上作个记号。
2、请学生读感受,并将疑难归类。(灵活处理)
疑难预设:
“发现”和“发明”区别。
“改观”和“改变”区别。
什么是“精神文化生活”?
什么是“物质文化生活”?
四、精读课文第四段 (PPT)第4段
师:好,接下去老师要让你找一找课文是怎么表现科学技术的“呼风唤雨”的本领。课文举了例子吗?——引入第四自然段。
1.找科学技术成就的例子。(登月球、潜入深海、天体┈)
2.你还能举一些科技成就的例子吗?(略)正是这些科技成就将我们的生活带入了幸福的境界,让我们过上了舒服、惬意的生活。有一句话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理解人类的舒适和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显红色)
① 指名读。
② 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③ 王公贵族以前过的生活是怎样的?(没有电视……)
师:是什么让我们过上了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生活?(人类)是的,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依靠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深刻地体会一下。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无论是课文举了大量的科学成就,还是王公贵族的生活和今天的生活相比较,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我们不得不大声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好,拿好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震撼,带者丰富的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呼风唤雨的20世纪,我们目睹了科技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它给人类生活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那么,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创造这份奇迹做些什么呢?
六、生字书写。
1.教师范写较易写错的字。
2.屏显本课12个生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生书写。
教学反思: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们重点抓好字词教学和初读课文,本篇课文专业术语较多,学生需要理解的词语也很多,我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的意思。这样学生都动起来了,但是速度较慢,课堂效率很低,总感觉课堂松松垮垮。
《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稿
学习目标: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交流生活,感知变化
1.我想和大家聊聊,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小时候比,我们的生活都有哪些变化?指名在全班交流。
2.从大家的交流来看,变化怎么样?(大)
二、揭题释题,激发兴趣
导语:的确太大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人类生活变化的课文。
1、(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读课题
当你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语,你立刻联想到了谁?(学生自由发言,知道有法力的含义)那这里的“呼风唤雨”会是法力的意思吗?(显然不是)
2、我们从网上来查找它的意思(能支配自然的世纪,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纪)
3、让我们一起读课题,读出它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
4、简介作者: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科学院院长,著名的科学家路甬祥先生!
下面,我们就随着路甬祥先生写的文章一起走进呼风唤雨的20世纪,感受生活的精彩。
三、初读课文,认词识字
1、自读自学。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齐读,师适时纠正。
词语理解。(程控电话:我们家庭使用的就是程控电话,能够联通世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的变化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医疗、军事、发电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特网:又叫互联网,全世界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沟通、联系,拉近了世界的距离)。其它词语怎么办?(引导在深入学习课文的时候进一步理解)。
四、抓重点句,悟情读文
1、 检查读课文,对于读得不通顺的段落,可以再叫个学生读。
2、 文中写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3、 文中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接下来,我们就抓住这个句子深入学习课文。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能让你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了不起”的句子划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4、交流感悟。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非常了不起?全班交流相关的句子,简述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①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②这段话中举了哪些科技成就?这么多巨大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哪儿舒适了?(如学生说到以前是靠走路的,现在可以乘汽车,教师还可以引导“除了汽车还可以乘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当学生说到以前联系靠寄信,现在可以通过“电话、程控电话、因特网等”;以前玩具,娱乐场所也没有,现在可以上网玩游戏,去歌厅唱歌等,都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孩子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两方面来交流)
小结学生发言:正如这段话中说到的,(师)科学在改变着——(生)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师)也在改变着——(生)人类的物质生活。
③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这一段,把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④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你还能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吗?
⑤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取得了那么多巨大的科技成就。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写的,读一读这句诗,想想这句诗的意思。(点拨: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美吗?那就美美地读一读。
作者用这句诗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在说明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能将这种“大”和“快”读出来吗?请几名同学读诗句(突出“忽如一夜”“千树万树”)
⑥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改变,我们不能不承认——(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三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①学生读这段话。
②我们的祖先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想过上好的生活吗?但是他们只能靠幻想,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他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现在有没有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怎么实现的?
③何止这么一点幻想变成了现实!你随便代我们祖先说一个幻想或者美好愿望,现在一定能帮你实现。谁来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感受科学成就之大)
⑤祖先的幻想,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通过对比让我们更直观,更清楚地感受到了20 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
你们再读读整段话,看谁能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生练读,再指名读书。(指导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⑥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祖先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五、整体感悟,激发热情
1.学到这里,我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比,还是举出的实例,课文都是围绕着什么哪句话在写?现在再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心情来读?
2、其实20世纪取得的伟大成就何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了解了:20世纪是一个——(引导学生说: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的最成功的是以下两点:
与时俱进 活学活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在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时,我想何不采用网络搜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既简单,又实用,也是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很好说明。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这个设计,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查找资料的方法,不仅取得了语文课中预设的效果,也是一个很好的延伸拓展。
合理选材 创设精彩
合理地选材是一堂课是否精彩的前提和关键,有内容有内涵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积极思维的动力。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学习三、四两个重点段,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内涵。当讲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磁悬浮列车、X射线、纳米技术、载人飞船、数字电视……”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很多。学生活跃的思维、热烈的发言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当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学生激情的朗读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融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也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们还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带来的精彩中。这样的成功都源于丰富的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