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
课 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40分钟
授课对象:小学四年级
授 课 者:吴春桃 70号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并要求把读后的感受跟同学交流
4、了解魏格纳成功的因素,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思考、论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收集大陆漂移学说的资料,课件的制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世界地图吧,那你们都了解它吗?现在老师带了幅地图过来(出示世界地图),你们仔细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你们想知道那是什么吗?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然后齐读生字,并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解析课文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以及句子中的词语“静谧”(“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3、让学生标出自然段,按自然段分组读课文。(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轮流着朗读课文)
4、师生交流去理解课文(问答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他有什么发现?引导读第5段,质疑。他是怎么发现的?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质疑。他有什么证据证明?引导读第7段,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三、探究课文,思考问题,领悟道理
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讲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3.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并找到证据的。
4、揭示文中所要阐明的道理。
四、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交流学习的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自由讨论)
五、作业
1、做课文中的填空,巩固已学的知识。
2、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3、感兴趣的话可以再去收集有关大陆漂移学说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的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