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后感
这篇课文学过已经两个星期了,心中总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说实话,有时挺反感这类说教意味很明显的文章,更何况掺杂着政治因素在里面,对四年级学生很难讲得清,为什么台湾既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却不能直接来往?送骨髓时为什么要先转到香港再到国内?因此,对教材的处理上,我淡化了“海峡两岸”,而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也就是台湾青年对小钱的帮助,不仅仅因为小钱是大陆人,不管小钱是哪里人,不管是谁,那位台湾青年都会相助的。
仅仅通过台湾青年对小钱的帮助还能很好地打动学生,因为学生对骨髓捐献等相关知识了解得不多。因此,我充分向学生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并且打开中华骨髓库,让学生知道目前我们中国骨髓捐献的相关情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有好几个孩子问该如何捐献,一个叫洪新磊的孩子说:“我也要捐献”。我说:“你们还小,现在不能捐献”。孩子们却说:“为什么阮恒可以?”(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里的小男孩,在他认为献血会死的情况下,还是为自己的朋友献血)我说:“那是在特殊情况下,没办法之中的办法”。洪新磊说:“那就等我长大了去捐献吧”。孩子真诚的话让我感动。不知他们长大以后会不会真的去捐献,但至少因为这一次的学习,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期待着这颗爱的种子来年能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同时在这儿提出一个问题:教学参考书里资料袋中的内容有一些实时性的数据,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可以说是落后的,错误的。资料袋里说中华骨髓库自愿捐献者入库资料为三万份,并且没有注明时间。可据我所知,目前入库者资料为七十万份。这数据相差也太大了。第五单元里有关《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入选景点为27处,那是2003年的事,现在应该是三十几处了,也没有更新。假如我们不清楚情况,照本宣科,岂不误了学生。我认为参考书再版时应该更新这些数据。不知同行们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