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结尾设计与分析
稿源:《江西教育》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结尾设计一】
1.师:失去了一个至亲至爱的战友,那是一件多么悲痛的事啊!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在黄昏时分,在冲锋号响起的那一刻,迅速冲上391高地,彻底消灭了敌人。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假如你也是他的战友,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学生自由撰写碑文,教师引导交流。
3.师:“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简笔画板书这句碑文)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
(学生起立,齐读)
4.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芒!
【分析】这一课堂结尾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撰写碑文的形式,来表达学生对英雄的歌颂,以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教师的引导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学生自写碑文又使学生对英雄形象有了高层次的感悟与升华。教师以丰碑简笔画的形式完整出示391高地上的碑文,让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碑文,使他们对英雄的情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最后教师的激情总结,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达到了高潮。教师的激情、学生的深情、丰碑的力量,营造了神圣庄严的情感基调,这种“超文本”的处理,大有情韵在胸、绕梁不散之感。
【结尾设计二】
1.师:正因为有了邱少云这种严守纪律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才确保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在黄昏时分,战士们只用了20分钟,就消灭了391高地上的全部敌人,取得了这次战斗的全面胜利。
2.师: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邱少云一样的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我”和战士们凯旋归来,在热情迎接的人群中,“我”发现了头发苍苍的邱少云母亲。此时此刻,如果你也是邱少云的战友,你该怎样向这位烈士的母亲说出一切?
3.学生练习写话,并指名说话。
例如,生:老妈妈,我是邱少云的战友,您的儿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了朝鲜人民的安危,为了祖国的荣誉,英勇地牺牲了。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您母亲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骄傲!
【分析】这种结尾,也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话中再现英雄的高大形象,同时得到情感熏陶。学生的说话内容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写话与说话,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升华。学生充满深情而精彩纷呈的发言无疑让课堂教学的氛围达到了高潮。课堂教学过程虽然结束了,但学生情感的火花似乎意犹未尽。(作者单位:婺源县江湾镇汪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