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说课设计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单元《太阳》。
一、 说教材
《太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二、说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依照“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要求,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确定了重点和难点。
(一)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说明文,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三、 说教法
本课时我运用“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并用的形式穿插于整个教学之中。主要教法有: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深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的自信心,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 开放式教学法。
使学生真正溶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体现个性。
四、 说学法
随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等新课改精神的深入开展及素质教育的逐步完善,符合课改精神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这一学习方法,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配合以读代讲,以生提问代替老师发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表现欲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说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导言: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时我采用了 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交流资料,初步感知
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可以使他们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既使学生掌握了收集资料的多种方法,又使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读懂说明文,说一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师直接提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既简明,又准确,又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定出了目标教学。
(四)提出建议,指导自学。
结合本课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学习建议。
自学内容:1.细读课文,概括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书中画出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3.太阳与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自学形式:先自己学,再小组交流。
自学时间:6分钟
这一环节,我意在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科书的示范作用。学习方法不强求全班统一,可以有不同的学法,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自学督查,个别辅导
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个别指导仍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学困生,与之组成一组,由我来当组长,具体指导他们进行学习,以防无所适从。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能力,从而,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六)汇报交流,导学释疑
这一环节学生在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学习成果。汇报时,指导学生结合学习建议来进行。以便有“法”可依。教师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把握汇报的内容、时间等。同时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太阳与雨、雪、风形成过程的关系时,制作了课件。利用幻灯放影像。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风、雨、雪形成的过程。知道太阳和气候的关系确实很密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结合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最后,教师提出学生应该掌握而没有提出的问题。再次让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始终激励学生,不“吝惜”表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七)自主测评,检测效果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一题是基础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题是能力拓展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上两项要求全班学生都参与完成。做到“堂堂清”,也落实了双基的要求。第三题是选做题,旨在培养优秀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挥,才能得到施展。
六、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注意发掘文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转载http://blog.pjedu.cn/user1/1776/archives/2006/1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