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真实体验中感受 激情对话中提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及评析

真实体验中感受 激情对话中提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及评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P> 来源:福建学习在线 作者:福建学习在线 
福建学习在线提示:
一、参与实验,探讨失败原因 师:小朋友,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做实验。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也来做一个小实验。好吗? 生:好! 师: ...
 


一、参与实验,探讨失败原因

师:小朋友,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做实验。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也来做一个小实验。好吗?

生:好!

师:在做实验前,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实验器具。(出示一个瓶子、3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一瓶水)

师:实验规则是这样的,课件出示课文句子: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当矿井冒水之后要迅速逃离,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用最短的时间全部逃生,实验即为成功。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琢磨一下实验规则。

(生自由轻声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从这段话中明白了什么实验规则?

生1:我明白了,瓶子代表一口井,铅锤代表我们自己,然后我们不小心掉进井里去了。

生2:我还有补充,这个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师:嗯,大家都明白了,那我们就开始吧!谁愿意来做做这个实验?没请到的小朋友,得在下面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3位学生提着绳子的一头,把铅锤放到瓶子里。师边拿起水瓶向“井”里灌水,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3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往上拉,当“三”字刚一出口,3个小铅锤,拥挤在瓶口,纠缠在一起。)

师:现在遗憾宣布,实验失败!小朋友,根据你们的观察,请说说试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1:他们都只顾自己拉,当然挤在一起啦!

生2:是啊,他们在老师数“一”的时候,同时往上拉!

生3:这瓶口太窄了,铅锤蛮大的,只能一个一个拉!

师:说得不错!请参与实验者来谈谈你们失败的原因吧!

生:当时,一听到老师喊,我哪里顾得上别人,拼命往上拉,结果就纠缠在一起。

(师出示课文句子: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评析:在这一环节,把实验引入课堂,让孩子们亲自操作,将课堂还原为生活真实,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思考,从而感知实验成功的不容易,为探索实验成功埋下伏笔。)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师:同样的实验,有3个小朋友却做成功了。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新的课文。

(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体验,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生1:哦,我最想知道的是他们的实验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生2:我想知道这次实验为什么会成功。

师:哦,大家共同关注的是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

生:我还想知道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实验的过程?

师:哦,关注文章的结构啦!(师板书:过程?)

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们提了这么多精彩的问题真了不起!有了问题怎么办呢?

生: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

师:你真聪明。大家赶快读书吧。先来找找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用心。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实验过程的?最好能说出理由,让同学们心服口服。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生1:我觉得是第四、五、六自然段写实验的过程,因为这里写教育家开始实验了,一直到实验成功。

生2: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应该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教育家从包里拿出一个瓶子”说明实验已经开始了。第一自然段写实验前,第二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写实验中,后面的都是写实验后的。

师:你们认为谁的理由充足些?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生2的意见是正确的)

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我请4位同学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

(指定学生读课文,发现错的及时正音)

(评析:“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基础。读题质疑,激活学生思维,同时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探求的渴望。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自觉地投入到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此时的解读文本已真正成为学生内心发展的需要。)

三、品读对话,感悟成功原因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边说边擦掉过程后面的问号。)接下来,老师请小朋友来默读实验过程,再次感受一下这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并想想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可在旁边加上批注。

(学生默读第二部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学习心得?

(生站起来读出这句话,随后课件出示: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生:我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小姑娘很聪明。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知道,因为她懂得指挥别人。

师:体会得真棒!围绕这个问题,老师还想问问大家,小女孩为什么等到教育家喊“二”时才对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在喊“一”的时候,小女孩在干什么?

生:我想,那时她正在思考怎样才能脱险!

师:在这么危险的时候,她还在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

生:小女孩在危险面前不慌不忙。

师:对呀,从这里我们看出了小女孩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当教育家说“二”时,小女孩说了这句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1读得比较响亮)

师:你们想让教育家听到吗?(学生笑了)谁再来试试?

(生2轻声地读,读得较慢)

生3:他读得太慢了,要读得快点。

师:那你来试试。

(生3读得又轻又快)

生4:不能太快,因为“你第一”、“你第二”后面都是逗号,要让同伴听清楚。

师:你来试试吧。

(生4读得恰到好处,大家都鼓掌了)

师:我们也一起来好好读读吧。

(学生齐读)

师:读着小女孩的话,你心里感受到了什么?

生1:小女孩把危险留给自己。

生2:小女孩热心帮助别人。

生3:小女孩先人后己。

生4:小女孩合理安排。

师:是的,真像实验成功后,小女孩自己说的那样。(出示句子: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把你的体会读进去。

(学生读,教师及时点评)

师:是呀,从小女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在危险来临时,小女孩不仅有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行,而且有处事果断的能力。当教育家“三”字刚出口时,孩子们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你们觉得实验成功还有什么因素吗?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的两个同伴听从她的指挥!

生:他们很配合小女孩。

生:他们合作得非常好。

师:是的,他们善于合作。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是怎样脱离危险的。

(学生齐读:“三”字刚一出口,3个小女孩顺利地把小铅球一个一个地提了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一起来回忆一下,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有——

生:小女孩有先人后己的品行。

(师在原因后面板书:先人后己)

生:小女孩沉着冷静。

(师板书:沉着冷静)

生:小女孩善于思考。

(师板书:善于思考)

生:同学们配合得好。

师:对呀,如果没有团结合作,他们是无法安全逃生的。(板书:善于合作)还有吗?

生:小女孩合理安排。

(师板书:合理安排)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以教育家说的“一”、“二”、“三”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积极地思维。通过师生入情地对话,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品析,将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落到实处,引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谐共振。)

四、拓展延伸,释放情感积淀

师:实验成功后,教育家异常激动。我们来采访一下教育家,你为什么这么激动?

生1:我激动,是因为小朋友在危险的时候有先人后己的品行,这种品格感动了我。

生2:这是我唯一一次成功的实验,我欣喜万分。

生3:因为小朋友有合作的精神,令我感动。

生4:因为小朋友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

师:那我们用激动的语气再一次来读读教育家的话。

(齐读教育家的话)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想到了很多很多。请回去以后,小组合作,再去尝试做一次实验,把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评析:读写结合,口书并重,是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的统一。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再次操作体验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也有了一种想释放的强烈欲望,通过小练笔,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评:就整体而言,本文的教学紧紧地将“体验感悟”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第一,尊重学生个体的体验。教师将实验引入课堂,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切身体悟,让孩子们仔细体味,获得形象感知,注重了学生个体的实践、亲身的体验。第二,突出在对话中提升。当学生有了形象感知后,没有只让学生停留于“泛泛而谈”的层面上,而是紧扣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品味、欣赏、运用,展开与文本个性化的对话,为学生的直觉感悟开启一扇思考之门,使学生语言学习落到实处。第三,充分利用文本可拓展的“质地”,相机地、适时适度地进行拓展,有理解语言的,有开阔思维的,有提升认识的。特别是最后针对学生不同的感悟,让学生再次去做实验,尝试写日记。这些都体现了把“感性”与“理性”统一在一起。)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511_14182.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