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秋天的雨》一文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一文教学案例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P>《秋天的雨》一文教学案例

(新华路小学  李素娟)

理念与目标                                            
理念:

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且能够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实现“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并且注重读写结合;注重启迪灵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转变教师角色,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从文中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的美好。
创新设计 :                                             
    设计一:欣赏秋色,寓情导学。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丽景色的配乐图片,并且结合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欣赏秋色并谈谈感受。2、教师引导:如此美丽的秋天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出示课题。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设计二:品读课文,感悟秋韵。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围绕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引导质疑: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2)、理清顺序: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并相机板书: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秋天的信息2、细读课文,深入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①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五彩缤纷”。②师生互动学习。A实物展示:出示银杏树叶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扇一扇体会“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指导朗读。B动画展示: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片片枫叶随风飘落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重点体会树叶飘落的感觉。C图片展示: 分别出示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田野像金色的海洋”和词语“频频点头”。D背诵积累: 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E表达训练: 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眼中的“秋天的色彩”。

设计三:通过表演感受“秋天的信息”。1、角色朗读:利用微机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边看图片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2、师生共同表演:教师扮演“小雨滴”,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小雨滴”分别与“小动物”对话,询问小动物们是如何过冬的。注意指导学生表演时的语言和表情。3、表达训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是怎样准备过冬的。

设计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秋天的雨还带给了人们哪些美好的信息呢?让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小报,在下一节课里进行交流展示。

设计五:课堂评价,回味收获。下发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表”,学生在小组内自评、互评,教师指导学生填写。

精彩回放                                             

教学实录片段一: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就让我们跟着作者共同走进那美好的秋天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师:你们在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了?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是啊?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秋天的时候,每下一场雨,天气就变得更加凉快了。师:是啊,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生:“……十场秋雨一身棉。”师:看来大家平时就能够注意积累。每一场秋雨过后,天气就变的更加凉爽了。

教学实录片段二: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想给大家读一读。“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师:你读得不错,如果声音能再大些就更好啦!还谁喜欢这一句?再来读一读。生:读……(声音响亮)师:很好。你们见过银杏树叶吗?(众生摇头,一生举手)生:我在小姑的日记本里见过,是黄的。师:(微机出示银杏树和银杏树叶图片)和屏幕上的一样吗?生:(点头)师:(神秘的语气)老师说过这节课要送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猜猜是什么?生:银杏树叶!(有的孩子很兴奋。)师:你们猜对啦,来,每人一片。(从信封中抽出银杏叶发给学生。学生们都很高兴,也很好奇地观察起来。)师:拿出你们手中的叶子,看一看,你看它的形状象小扇子吗?生:像……师: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啊,把银杏树叶说成了小扇子!师:我们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生:(好奇地摸着树叶)滑滑的。师:我们再来闻一闻,你闻到什么啦?生:我闻到香味了!(众笑)师:你们闻到秋天的气息了吗?生:闻到了。(众笑)师:(微笑)你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再来扇一扇!(举着银杏树叶在空中扇动。)生:(跟着老师一起像扇扇子一样扇动树叶。)(笑声)师:什么感觉?生:凉快!(笑声)师:你们真可爱!你一定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啦!(笑声)师:我们就带着这些感觉来读一读吧!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指导朗读。(略)

教学实录片段三: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是这句话: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挣着要人们去摘呢!师:那就有请你们小组的同学共同来读一读这句话吧!(微机出示句子)生:小组齐读。师:你们想看一看那果实累累的情景吗?生:想。师: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微机出示图片:挂满成熟果实的橘子树和柿子树。)你们看那树上挂满了橘子、柿子,多美的景象啊!你有什么感受?生:我也想摘一个橘子。生:我有点馋了,想吃。(笑声)师生互动:那就让爸爸妈妈带着你到果园里去摘吧!(指着大屏幕的图片)孩子们,假设你们就是那树上挂满的大橘子,(摸着一学生的脸),你们就是那可爱的大柿子,(摸着另一个学生的脸)(笑声)你们都是橘子和柿子!(笑声)你们相互之间挤一挤,(学生互相挤)你们再碰一碰,(学生互相碰)你们再来挣着让老师摘一摘!(学生挣抢着举手,老师做摘果实的动作。)师:请你们小组(刚才选择这一句的小组)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词语:挤一挤、碰一碰、挣着。生:读。

教学实录片段四:师:你们选择了这么多精彩的句子来读,读得真不错。这些优美的句子都是写“秋天的颜色”的,如果我们能背诵下来该多好啊!师:谁愿意先来试一试!生:(背诵了一句,但是背得一般。)师:你是最勇敢的,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真了不起!大家给他掌声鼓励!(掌声)还有谁能背诵?生:背诵。师:指导背诵,并予以鼓励。师:这些都是作者眼中秋天的颜色,老师相信在你们的眼中,秋天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的。谁来说一说?生:我看到了秋天里葡萄是紫色的。师:那你能模仿作者的语言来描写秋天吗?生:(仿照文中的句子来描述紫色的葡萄。)师:你很善于观察,你也能描写秋天了!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多彩的画面以及美妙的音乐唤醒学生对秋天的认识,使学生在视听享受中走进秋天。这一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在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重点体会“秋天的颜色”这部分内容。由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然后再来进行汇报交流。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这样设计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降低了内容理解的要求。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使注重过程的多元化评价落到实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平时的积累来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屏弃烦琐的提问与复杂的分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扇一扇来体验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和谐、轻松的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同时,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语言的过程。精美的画面效果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重点词语,教师与学生自然和谐地互动过程成为了孩子们潜心读书的过程。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教师对学生的背诵以及创造性的表达及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背诵和模仿表达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了读写结合。

教学反思: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本节课一切教学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我认为这节课基本实现了我预期的教学设想。
一、这节课我力求体现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努力追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给孩子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权利。《秋天的雨》一文这篇课文按照秋天的颜色、气味、信息这样的顺序,从侧面描写了秋天,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那么,我在指导孩子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思考、感悟、体会,从而使阅读的过程成为孩子们潜心读书获得个人独特情感体验的过程。又通过让孩子交流、讨论使学习进一步延伸,使自读、自悟的层面得到提高。这样做到了学生顺心学习、教师顺势教学。
二、本节课我努力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焕发语文课堂教学魅力,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1、把握年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训练。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教学强调“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文来理清文章的顺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又特别强调了学生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本文的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因此我着力引导学生通过有情感地朗读来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2、“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对于“读”分为两个层面:一、引导学生做到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无论是初读、精读,朗读、默读,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如: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整体把握、理清顺序。精读:细心感悟、情感朗读并积累与运用语言。二、教师对学生的“读”要有层次的指导。例如:今天,在课堂中,孩子初读时有的字音和句子读的不是很准确,那我就耐心地帮助纠正;孩子在精读时读得没有感情,那我就通过直观画面引导,范读感染,生生互动评价等方式使孩子在指导下读得由不理想到有进步到很理想,使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
3、注重感悟,启迪灵性。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强调“淡化分析,注重感悟”。的确,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银杏树叶”那句的处理时,我把实物拿出来,让孩子们摸、看、闻、扇就是一个典型的感悟过程,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比喻的生动,而我并没有过多的提问与烦琐的讲解。再如:教学“橙红色是给果树的……”那一句时,我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橘子、柿子,让孩子们做动作,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挤一挤”、“碰一碰”、“争着”这几个词语。感悟的过程是自我发现与求知欲、审美欲释放的过程,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过程。
特别值得欣慰的是:这节课中,我注重启发孩子“戏剧化”的朗读,如在指导“飘啊飘啊”“扇啊扇啊”这两句时,孩子们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都随着文章的变化而变化,比如说:那个小女孩把手中的银杏叶真的当作了扇子在扇着。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4、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识字写字教学分三个环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精读课文,理解字义。(3)、在第二课时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读写,对于重点字还要示范书写,并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四、回归生活,活化教材
课后我让孩子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目的就是由课到课外的延伸,更好地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最后说一说在第二课时中我将要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内容:一、引导孩子将自己喜欢的语句进一步读一读、背一背,并练习表达;进一步对生字新词进行读写指导。二、进行拓展学习。帮助孩子整理他们收集的有关秋天的资料,并引导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积累。
总之,科学化与艺术化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将文本心灵化,能将教学过程动态化,能使课堂情景和谐化。这是我所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学。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511_14112.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