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泉 》第二课时
前门小学 王跃梅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爱。
2、结合内容展开想象说说珍珠泉的样子,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重点:
结合内容展开想象说说珍珠泉的样子,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
理解珍珠泉不但样子美,而且给村民们的带来欢乐。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向学生描述“珍珠泉”的地理位置。
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穿过小山包的密林。而“珍珠泉”就坐落在这条石板小路的尽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珍珠泉”。
2、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珍珠泉,一起来欣赏它的美景。自己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珍珠泉的?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投影:课文先写( ),然后写( ),接着写( ),最后写( )。
二. 整体把握,读中感悟“珍珠泉”的样子。
(一) “珍珠泉”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从文中那部分可以体会出珍珠泉的美丽。(泉水、水泡)
(二) 默读课文2、3段,看看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珍珠泉的美丽,想想美在哪?画出你喜欢的句子。
(三) .“珍珠泉”泉水的特点。
1. 全班交流。(抓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以学生的自评、互评和师评等几种形式为主。在评价中,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增强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1).“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
对比语句:“水是那样绿,很绿很绿。”
(第一句把潭水的颜色比做像是被绿树、绿草染过的,充分说明了这潭水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绿得是那么清透。)
(2)“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填空练习:
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 )。
(3).在作者眼中,这潭水不仅绿且清,就连它周围的环境都是那么的优美、迷人。那它周围的环境怎么美了,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高低错落的石头,上面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厥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2. 在接读中,更进一步的感受泉水的特点。
师:这潭水真美!我特想和大家再来共同感受一下这份美。愿意和我一块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吗?(接读练习)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周围镶嵌着(高低错落的石头),上面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厥草,那悄悄地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的)。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过渡: 真可惜呀,在这么绿且清的水里却没有鱼,实在是太没有生趣了。同学们是这样吗?那是什么打破了这潭泉水的寂静,使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呢?(水泡)
(三).描写水泡的部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有趣的水泡?谁读读自己画的句子。
(1)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
[最有趣的;冒------有生命力;晶亮----透明的,有光泽;饱满-----大、圆;一嘟噜一嘟噜------多;]
水泡的形状多有趣啊!谁能读出来?
(2)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1) 请同学们来当有趣的水泡, 老师想把你们介绍给大家,看看哪个小水泡最会展示自己。边读边指导动作。
(2) 小水泡们,你扑哧一笑想说什么?
(3) 哪个小水泡愿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谁来读?
(4) 水泡可是越升越高,越来越大呀!谁能读出来?
(5) 水泡从潭底升起的过程多有趣啊。[板书:动]
(3)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1) 这么美的水泡,老师也忍不住想赞美它。我读读行吗?我读两遍,你听听哪一遍读的更好。
(2) 谁愿跟我合作读,你来读省略号里的内容。
(3) 谁还愿意跟我合作?都起立。
小结:这五光十色的水泡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奇异的梦幻般的世界。读到这里,你们最想对珍珠泉表达的是什么?(赞美)
三. 进一步体悟作者的情感。
1.作者和我们一样,也从内心深情的发出了:
(出示文字)“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让学生带着这种自豪与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2.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挑起爸爸为我们做的小桶,来到珍珠泉边,你想到了什么?
3、这就是珍珠泉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作者和你们一样,多有意思阿!怎么读出来?
4.当我“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说他泼洒的是珍珠呀?
5.学生完成小诗。(把板书的内容梳理成诗)
6.结束语:一潭清澈的泉水,一幅动人的画卷,一段难忘的回忆,一份真挚的感情。愿珍珠泉永不干涸,让更多的人听到泉水的欢歌!
板书设计:
珍珠泉美绿深清,
水泡有趣色动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