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一课反思
初读《珍珠泉》便被这个新颖的课题所吸引,珍珠泉?有许多珍珠吗?可是泉水里怎么会有珍珠?带着疑惑我迅速地读了起来,打算尽快查个究竟。
待一口气读完,不禁为这么有创意的名字而叫好!原来此“珍珠”并非我想像的珍珠,而是说这种泉水里会有永远也冒不完的小水泡,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泉水也因此而得名。文中写得更有趣,“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哮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看,泉水多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呀!
读到这儿,我想文章就从这个为切入口吧,学生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疑惑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一下珍珠泉得名的原因,然后我再带领着他们顺着石板路去实地参观一下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于是我的课就是这样上了: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习,合作释疑
三、品读课文,激发兴趣
四、小组合作,画出线路图
五、初见珍珠泉,感受美好
六、放飞想像,探究成因
如我所料,学生一见这个课题,便来了兴趣,一个小问题就像那珍珠泉里的小水泡一样涌出来:“珍珠泉里是不是有许多珍珠啊?”“珍珠泉里的珍珠是什么样子的呢?”“珍珠泉里的珍珠从哪儿来的呢?”带着梳理出来的三个最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开始了自主学习,看着他们一个个带劲的样子,我真有一股鱼儿上钩的感觉,嘿嘿。
很快,就有同学找到了答案。
生:“珍珠实际是指泉水里的水泡。”
师:为什么要说水泡是珍珠呢?
生:因为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师:噢,原来还是彩色的珍珠啊!
(请找到这句话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
师:这么美的泡泡,有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是不是只有这四种颜色呀?
生:不只,因为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还有许多颜色。
师:你见过这样的泡泡吗?
生:(一下子兴奋了,因为这几天学生流行吹泡泡,整个校园差不多都成了泡泡的舞台了)见过见过,我们下课就吹过这样的小泡泡。
师:小水泡怎么会有这么多颜色呀?
生:(疑惑后豁然开朗)
(指导朗读: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师:看着这么多水泡,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一扑哧一笑中消失了。当你们看到这样的水泡,感觉怎么样啊?
生:我感觉他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非常可爱。
师:一个吗?
生:应该是一个个。因为这些水泡特别多,一嘟噜一嘟噜的。
师:对了!
生:我觉得他像我们过年放的烟花,“噌”一声冲上天之后就绽放了。
师:真形象的比喻!
生:我觉得他像一朵悄然绽放的花,我甚至能听到花儿的声音了:“扑哧---”
师:多美的想像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就这样顺利进入了课文第一段,第二段及最后一段的学习。
但是值得疑惑的是,不知道这样一篇优美而有趣的略读课文我却带着他们如此细读算不算错,但是也许看着他们那向往的神情,足矣了吧。
转载http://www.teacherblog.com.cn/blog/2527/archives/2006/78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