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荷花》一课
作者:义庄中心小学 吴兰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综观全文,作者按观察顺序进行叙述、描写,层层深入,把情感逐步推向高潮,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许老师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及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
一、读练结合。
语文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一个“冒”字可谓本句话的精髓所在,教学时重锤敲击,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一重点词来体会荷花的动态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这对于学生加强对语言积累、感悟及运用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寓教于乐。
许老师在教学第三节:“先引读:这么多荷花——,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
再(出示荷花相册)开展“猜猜看”的游戏。先说说荷花的样子,再猜猜它是哪一朵荷花?猜中有奖!老师先给大家猜:这朵荷花呀,昂首挺胸,笔直的站在水中,它高高扬起粉红的脸庞,就像一位骄傲的公主。请你猜猜它是谁?接着学生描绘,学生猜。奖励。”游戏是假,说话是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进行说话训练,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综合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许老师在教完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诗配画比赛,要求:由四人合作完成,请组中的小画家画一幅美丽的荷花图,再请组中的小诗人给画配上一首优美的诗,最后请组中的小播音员给大家介绍这幅图。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旨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深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与美术课程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