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一课教学谈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根据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按照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规律,教学这一课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采取“整体设计,层层深入”的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的认识和情感经历一个“感知——感受——想象”的完整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荷花的形象
教学本课时,要不加任何限制,让学生在导语中入情。为此,这样设计: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是什么花呢?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像,“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接着请学生用一个词说说自己看到的这些荷花。学生的回答则是“千姿百态”、“百看不厌”、“亭亭玉立”等等。可见,这样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牵”着学生走和限制学生思维。同时也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荷花的形象。
二、图文结合细体味,深切感受荷花美
教学过程中,注意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读读,说说,看看,想想等形式,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品评重点词语等方法,来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意思。如第二自然段中“冒”一词,我先让学生读读,然后说说,再让他们演演,看看能否换成别的什么字,结合语言环境读读,欣赏相关的图片想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荷花之美,美在何处,教师并抓住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从哪里看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2、你还从哪些地方也感受到荷花的美?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荷花的香味,颜色,姿态等方面去体会,要反复朗读有关描写花美的语句,尤其是“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作者边欣赏,边赞叹的喜爱之情。理解、体味“一大幅活的画”这句话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图,说说画这幅画的画家是谁,感悟神奇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为过渡到展开丰富的想象作二次重要铺垫。
三、看图、音乐欣赏,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充分理解,深切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孩子易动情,富于幻想的特点,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吻合优美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边欣赏边想象,当学生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心驰神摇,仿佛在画中游的状态时,教师把一朵画有一个孩子脸蛋的大荷花插入图中,面对着一幅活的画,欣赏着动人的音乐,让学生想像除了蜻蜓,小鱼,还有谁也会对“我”说话。同学们思绪纷纷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小青蛙会来对我说:“我的孩子长大了!”、有的说:小蜜蜂来对我说:“你看,我清早采的蜜多甜呀!”、有的说:小鱼告诉我它梦见它的妈妈带它到处游玩,多快乐呀!还有的说:老黄牛对我说“农民伯伯见我勤劳送我青草吃了。”……教师也要注意有意识的将学生的想象与作者的想象巧妙融在一起,使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http://www.sznxy.cn/blog/user1/21/archives/2006/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