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是更羸对魏王讲述能让天上飞的大雁掉下来的原因。这段话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和听到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第三四句话是他进一步的分析:这只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听到弦响,以为又有什么危险,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拉命往高处飞;拼命往高处飞就要使劲,一使劲,伤口就会裂开;伤口一裂开,疼得不能飞了,就会掉下来。从中反映出更羸通过仔细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断,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指名朗读这段话,看看这一自然段更羸说了几句话  
    2、  用“﹏﹏”划出重点的词句。
    3、  其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 
    4、第二句还是说更羸看到和听到的吗 为什么?(小小组讨论)
    5、小小组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 
    6、读一读文中的语句,想想作者用哪个关联词把意思连起来了?
    7、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被更羸用弓弦声――吓下来的。所以我们要继续推理探究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心里会如此的害怕?
    8、分小小组研究、交流;可提示:这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前一次听到弦响与它受到箭伤什么关系?
    9、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惊弓之鸟”的现象?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我教得收放自如,学生学得很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转载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995840&blogid=60551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20172.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