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奖章该颁给谁——《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奖章该颁给谁——《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奖章该颁给谁——《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教育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橡树该把奖章颁给谁”贯彻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

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公路的过程中被一棵橡树挡住,施工暂时停了下来。②工程师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公路绕开了橡树,橡树保留了下来。⑵检查学生对下列一些词的理解情况:橡树、灌木、楔子、沥青、马蹄形。这都是些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在学生的生活中不太常见,教者可事先准备有相关的挂图或课件,在检查时相机展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谈感受。教师范读课文前,设置活动情况: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替橡树动动脑筋。教师读完后,在引导学生谈感受的时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初步说说自己的理由。

3.明确任务:从同学们的发言来看有的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有的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并且都有道理。到底该颁给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

本环节的意图看似是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实则上是要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初步概括和活动情境的营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实践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

二、寻找依据,理解课文

1.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为自己的主张寻找依据。并提高学生可借助字典、词典去解决自读过程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实在弄不懂的,向教师提出来,由教师加以点拨和指导。

2.在学生潜心研读课文,找到支持自己主张的依据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的时候,课件相机出示以下文字:“实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们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在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的时候,课件相机出示以下文字:“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操作要点:

(1)在学生说出每一点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课文内容时,请说说这些内容为什么能支持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说自己对所找到的语句的理解。

(2)在课件出示上列语句时,要注意两点:①用两种颜色将支持两种意见的语句区分开来;②待内容全部呈现出后,其格式与课文中的相关段落一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交流“依据”的过程中,再次走进文本,带着自定的活动目标阅读思考,达到初步理角课文重点内容的目的,主动组织语言阐述“依据”,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品读“依据”,感情内涵

1.品读“工人们”

(1)点击课件,屏幕上呈现能支持奖章应颁给“工人们”的语句。

(2)请认为奖章颁给工人们的学生交流该怎样读好这些句子。每个人汇报时可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提示:

①当学生交流到“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时,顺势点击课件,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及相应的画面,然后引导全班同学一同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领悟到:这棵橡树高大、挺拔、结实,像哨兵一样,呈现出阳刚之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还能给行人车辆撑起一片绿荫,所以,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在交流“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洒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

2.品读《工程师》。

(1)点击课件,屏幕上又呈现能支持奖章应颁给“工程师”的语句。

(2)请认为奖章应该颁给工人的学生交流该怎样读好这些句子。每个人汇报时也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提示:

①要引导学生从工程师“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读前理解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产说这句话中的“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任“我们”了。

3.点击课件,完整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内容,然后指名学生完整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本环节意在借助已营造好的课堂活动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在品读课文重点句段的过程中进一步走近文本,充分地读书,在读中内化语言,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四、合作探究,深化感悟

1.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1)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在小组内发表各人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行间巡视,相机作些引导,最终各小组的意见要一致起来: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

(2)反馈交流。请学生发表自己现在的看法,教师视学生回答的情况作必要的点评。在交流中,要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有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2.撰写介绍深化感悟

(1)激趣。师:橡树保住了,几年过去了(点击课件,出现课文第二幅插图及第9、10自然段)现在,如果你是一位坐车经过这里的乘客,看到笔直的公路只在这儿弯曲成马蹄形,看到马蹄形的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你最想知道什么?

(2)撰写。①讨论写法。接着学生的回答,顺势提出建议:为了让路过这儿人知道这儿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当地政府要在榜树旁边竖一块写有介绍橡树经历木牌。

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这份介绍怎么写。学生发言时,教师相机作必要的指点,最后,要使学生知道:介绍的语言要简洁;要交待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可在末尾写上对事情的评价。

②学生独立撰写。

(3)交流。让几名学生在全班宣读自己写的介绍,每一个同学读完自己写的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要即时作必要的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实物投影仪进行。交流完后作小结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富现场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写”的训练挤进课堂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精心搭建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独特体验,在语文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经历自由而富有创意的学习过程。

                                          (摘自《河北教育》2006.7)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20155.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