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创造性阅读
《惊弓之鸟》是一篇老课文,听名师上过,听学校里很多前辈上过,每次都主题鲜明,积极向上。今年我又上到了这篇课文,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嘣”字作为切入口。
师:“嘣”是什么声音? 生:弦发出的声音。 师:大雁听到“嘣”的一声怎么样了? 生:“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直掉下来—”
师:如果这“嘣”的一声是魏王用弦发出的,大雁会掉下来吗? 生:会! 师:那魏王为什么会不知道呢?
生:因为魏王没有仔细地观察,不善于分析。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更羸“观察仔细,善于分析”吗? 生:对。
到这儿,全文中心已明了,学生也已经明白,我本以为应该可以结束这篇文章了,可偏偏有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那大雁掉下来会死吗?” 我一楞!
“你们猜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同学。 “我觉得不会,因为它可能掉在了一棵大树上了!”小文担心地说。
“肯定死了,这只大雁孤单失群,边飞边鸣,叫声悲惨,本身已经受伤了,再加上它的伤口有裂开了。”
“一定会死的,因为它想这下全完了,我有中箭了。”
“我猜它也会死去的,因为我知道大雁迁飞时,总是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因为飞在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能使气流上升,后面的大雁就可以借助这股气流滑翔,这样能使大雁减少体力的消耗。可是这只大雁没有同伴的帮助,又有伤在身,它在飞行的过程中体力消耗是多么大呀,加上现在它又被更羸惊吓了……”
“我知道大雁在晚上休息的时候,有大雁要放哨,怕被伤害。这只孤单的大雁带伤上路,是怎样度过这几个夜晚的呀!它可能觉得,还不如就这样死去吧,所以,我也觉得它会死的!”
“它已经没有活下去的信心了。” 是呀,大雁生活下去的信心没有了,它彻底的绝望了,它连生存的信念都失去了,怎么能活下去呢!
此时,教室里的气氛怪怪的,本应是为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可现在,大家却在为一只垂死的大雁而伤心,孩子们已经不记得更羸是谁,而在担心这只惊弓之鸟的命运如何。
新课程三年级的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很多篇以保护动物、植物,珍重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翠鸟》中——“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老渔翁的话还在耳边;燕子专列才刚刚启程;路旁的橡树还生机勃勃地生活在路边;孩子们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还在蔓延中。此时,却看到了一个武士用弓箭射杀一只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大雁,以显示他的智慧和才干,我们又怎么能夸赞他呢?
或许是我的课堂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的课文出现了矛盾,我不禁思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