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七颗钻石》教后记

《七颗钻石》教后记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七颗钻石》教后记

 

 

教学七颗钻石,我想到了上次大家在听乌鸦喝水一文时,对“到处”一词的品析理解的有效教学。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进行这样的训练:首先,在学生读了课文后,我说:“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承学生在读课题时和初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的问题)”学生:地球放生了大旱灾。老师:你能从这段里找出说明旱灾是如何大的吗?学生找到了如“干涸”“焦渴而死”等词语,我让学生找到文中与干涸想对应的近意词“干枯”,然后引导他们比较这两个词的异同。一从字形上看,“涸”和什么有关,“枯”和什么有关,为什么都说明干旱缺水?------这是原有的知识基础,也是对字理的分析。二,从字面上理解他们都与缺水有关,都干了。文中“干涸”是指什么都干了,而干枯则是指树木花草都干了。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较好的区别了这两个词的异同,为他们理解词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这三个步骤为学生提供了由字到词到句的理解方法。我认为这些直接表现旱灾严重程度的词语,应当说学生还能较好地掌握。而对一些副词所表现的严重程度就不一顶理解得透。因此,接下来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师:如果我们把这些跟水有关的词语避开,不要,你能体会这场旱灾的严重程度吗?请读一读,划一划,在此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划出什么词,而是放开让他们去自己阅读,自己去领悟,然后指名让学生朗读这一段,其他同学仔细判断。在通过学生多次反复的朗读后,他们欣然发现其实不需要把“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词读重而是把“所有的”“都”“也都”“许多”等词语突出了,也能表现出旱灾的严重程度。于是,其其朗读又有了与前而突出“干涸”“干枯”“焦渴而四”这样的词的不同读法。以上两点都是从词入手,达到品读的教学尝试。我想,作为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这样去品析词语进而达到有个性的朗读,真的不失为有效的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都能这样带学生品字、品词、品句、朗读,其阅读水平又怎能不提高呢?

转载柳州市北雀小学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1997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