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3
教师姓名:孙淑芳
工作单位:渤海石油一小
学 科:语文
通讯地址:天津市塘沽区551信箱
邮 编:300452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学习目标:知识: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通过利用所搜集的资源进行讨论,认识月球,探讨其未解之谜;了解对比、疑问句、感叹句、开放式的结尾与文题呼应、举事例説明的表达方法。
方法:收集资料结合图文探索月球之谜
能力: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课前准备
1.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
生:月亮。
投影出示明月图
师:浩瀚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朦胧的月光,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晚礼服。尤其在八月十五,人们在品茶赏月时,那皎洁的月光给了人们美好的感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无不为之感叹。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现在背诵给大家听。
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二、朗读课文,从中感悟,学习第1节
师:多美的月光呀,面对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人们产生了什么遐想?谁来读读第一节?
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出示课文内容投影
师:面对明亮或清幽的月光人们产生了何遐想?
生:答。
师:会引起你的哪些遐想?
生:答。
师:学完第一节及刚才背的有关月亮的诗句,月亮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用的一个词概括你对月球的印象。
生:答。板书[神秘、美丽]
师:月亮如此神秘、美丽,我们要去感受它。放月光画面,同时放音乐。
师:月光多美好呀,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实现飞天梦,这个梦想在美国人身上实现了,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学习2节。
三、学习2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生:读 。
师: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成功地登上了月球,而月球就成了我们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 月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请大家细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答案。
生: 汇报:这里的天空黑沉沉,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同时出示投影月球图
师:你找到的真准确! 用一个词概括出月球的样子你认为哪个最合适?
生:答。(荒凉!)
师:人们遐想中的月球那么美好,而实际的月球这么荒凉!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法叫做“对比写法”,突出了月球的荒凉。板书 荒凉
四、合作学习,探究问题,学习3----6节。探究月球之谜
师:宇航员看到月球的表面是荒凉的,还发现了一些谜?学习3----6节。
生:读
师:结合阅读课文你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 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1、.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2、.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 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师: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生:说
大屏幕出示:月球是从哪儿来的?
它跟地球一样吗?
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
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美国宇航员登月情况如何?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月球从哪来的?
月球起源是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但今天天文学家对此仍然是众说纷纭。18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源说、分裂说和俘获说。 同源说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月球起源假说,它认为月球和地球具有相同的起源。分裂说则认为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还处于熔融状态时,地球的转速相当高,以致于有一部分物质被甩出去后形成了月球。甚至有人认为太平洋就是月球分出去后留下的疤痕。继同源说和分裂说之后提出的俘获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不同的地方形成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地球把运行到附近的月球俘获,成为自己的卫星。这三种假说都获得了一些实验的支持,但在某些问题上又都难以自圆其说。80年代中期,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摆脱了上述三种假说框框的月球成因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大约在相当目前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原始地球和火星般大小的天体,它们在各自的演化中均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以硅酸盐组成的幔及壳。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两个天体撞在了一起,地球被撞出了轨道,火星大小的天体也碎裂了。飞离的气体、尘埃受地球的引力作用“落”在地球的周围,通过吸积,先形成几个小天体,以后像滚雪球似地形成了月球。这种假说在某种程度上兼容了三种经典假说的优点,并得到了一些地质化学、地质物理学实验的支持,但还没有最终确认。
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和地球一吗?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384400km。半径1738km,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公里,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占月面表面积的7-10%。有的学者认为陨石坠落形成的,有的学者认为是火山爆发形成的。 月海。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 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 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 多。 月陆和山脉。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 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 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 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
有水吗?。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峰和山谷组 成的荒漠.还有许多 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类呼吸的空气,但是可能有供饮用的水,.最近在月球阴面的一个很深的陨石坑底发现了冰.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冰可能是某次与月球相撞的彗星带来的.彗星的冰没有融化,因为月球的背阴面温度非常低。
有杀菌本领
欧阳院士介绍说: 月壤有矿物组成、化学成分。
美国宇航员登月情况如何?
a.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师:我们再看作者是怎样写谜的?你能说出作者的写作方法么?
生:答。{用实际的事例来说明问题}
师:对,运用的就是举事例的説明问题方法
师: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这就是省略号告诉我们的,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生:读
师:这个结尾是个开放性的结尾,还有许多月之谜等着我们探索。板书 谜……
开放性师:下面我们开展“探月之谜”活动,课前同学们查找了有关资料,给大家介绍
一下?,将你的资料大声朗读出来与同学们共享;若同学提出的疑问时
没有答案,也没关系,我们将问题记下来,可以记在心里,也可以记在本
上,课下继续查找资料,寻求答案。
生:介绍。
师:这里也有一些资料同学们想看吗?
月食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类似。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到2000年,中国能见到2次月全食(1997年9月17日, 2000年7月16日),一次月偏食(1999年7月28日)。
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师:只要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在,更多的月球之谜一定会被人类揭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没有停止,最近,美国登月计划,中国有了“探月”计划。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扬利伟完成任务。2005年10、12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进入飞船返回舱,“神箭”和“神舟”第一次迎来了两名乘客。
1991年,我国航天专家提出探月工程建议,并开展了部分先期研究。1998年,国防科工委正式开始规划论证。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研究。2002年10月,朱总理指示要抓紧探月工程的论证工作。2003年2月,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筹备动员会,确定了3人筹备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前期工作。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一期工程立项。2月,国防科工委召开绕月探测工程第一次领导小组会,建立组织指挥体系,确定研制总要求,并将一期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4月,温家宝总理批示:绕月探测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高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合理确定科学和工程目标;要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科研资源,加大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团结协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目前,嫦娥工程已由
方案设计转入初样设计阶段,工程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据法新社8月2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原定于下个月公布的详细登月计划日前被佛罗里达州媒体提前获悉,并予以对外公布。这份登月计划披露,美国打算在2018年送4名宇航员重新登陆月球,在那儿建立包括生活区和发电厂在内的月球基地。一旦月球基地建设完成,美国将开始进行载人火星之旅,用一艘飞船运送6名宇航员前往火星,进行500天的火星探险。
师: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生:说师:总结全文: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师: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板书设计: 月球之谜
美丽、神秘
荒凉 对比 举事例说明事物的方法
谜…… 开方式结尾 与标题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