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七 《月球之谜》课例
——听公开课、评公开课是一种享受精神大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课件明月当空图,配乐):同学们,看一看,美吗?
生:美!
师:想了解月球吗?
生:想!
(画面激趣。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主体审美意识。)
师: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课后资料袋”,看看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月球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月球从哪儿来的?
生:我想知道月球和地球一样吗?
……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月球。(出现课题)
二、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不知道大家忘了没有?我们来复习一下。
师(出示词语卡片):好,我们开火车读,看哪一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生读)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呢?(生带读)
(运用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的参与面广,调动了学生识字记字的积极性。)
师:真棒!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
三、新课探究
1、师:翻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用笔划出你们不懂的词语。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文)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读书情况。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我们来交流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
生1:我不知道“皎洁”的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2:“皎洁”就是洁白而明亮。
生3:我不知道“遐想”是什么意思?
师:“遐想”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
师(点击课件,出现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现有“遐想”的这句话):你能读好这句话吗?你知道它的意思吗?(点击“遐想”)
生:“遐想”的意思是美好的想象。
师:“遐想”不仅是美好的想象,人们对月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你知道吗?
生答(略)
师:正因为有这么多遐想,人们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你发现了吗?谁来说一说。
出示课件。“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
2、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生:我知道月球是什么样的……
师:好,一起来看,1969年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看到了月球的模样。
师:谁愿意当讲解员向我们大家介绍呢?
生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多美的景色真,我们可以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谁发现了?
生:奇异。
师: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真行!继续解决下面的问题吧!其实月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课文中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这些呢?
生答(略)
3、师:好,四人一小组快速阅读第三至六自然段,相互说一说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学生边说边板贴
“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或者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师: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来看这两句话(出示)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这一连串实验结果令人费解。 ”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句话?
生(齐):第一句。
师:有不同意见吗?老师就喜欢第一句,你们能说服我吗?
生1: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写得生动、具体。
生2:第一句是一句感叹句,它更能激起我了解实验结果的兴趣。
生3:第一句写得让我们觉得月亮更神秘。
师:谁来读一读?
先指名读,后齐读
师: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生:我不理解“费解”的意思。
师:谁知道?
生:“费解”就是“难以理解”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通过查字典知道“费解”的意思。
师:你们真不简单!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啊!你的头脑中对月球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呢?
生1:难道月球上有外星人吗?
生2:我们什么时候能到月球上居住?
生3:月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与地球上一样吗?
……
师:其实你们说的,就是文章中的哪个标点符号?
生:省略号(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4、师:同学们在课下也搜集到不少有关月球的资料,下面我们就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谁愿意把最感兴趣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学生把最感兴趣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关于月球的网页(点击课件)给大家展示一下,请大家课下上网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月球的奥秘。
四、小结
师(播放课件,配乐):同学们,看,随着“神州五号”的成功上天,我国正在研制的“神州六号、七号”宇宙飞船也即将上天。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像杨利伟一样去遨游太空。飞上月球,探索月球,为我们解开更多的“月球之谜”。
师:让我们带着“飞天梦”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研讨反思
能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创设情境,注重生生合作,培养参与意识,注重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培养。
《月球之谜》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初步渗透了探索月球奥秘的教育。课文紧扣“谜”这个题眼,抓住月球的几种未解之谜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文字优美,语句流畅,适合朗读和思考。
小学中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强烈,活泼好动,善于表演,对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有着极大的兴趣,引导得当,容易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不知的愚人,对话过程应是师生相互学习的过程。听公开课、评公开课是一种享受精神大餐的过程。理论上说,每一节课堂教学都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经验的光辉,教学经验是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个人化的东西,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这笔财富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笔隐性的个人内在化的财富。只有通过公开课教学、公开课研讨等形式才能发现这笔财富的冰山一角,听公开课、评公开课便是一种发现、汲取、吸收的过程。这种过程中,使教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得以展示并成为其他教师最直接、最宝贵的直接吸收的经验,随着这种经验的积累,在教师以后的教学中融会贯通得以显现,成为自己教学经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