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dandan
过去的教学比较重视学生说写的结论,对学生学习过程关注不够,看不到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题目容易,个别学生答过即过;题目难,教师像挤牙膏似的的逼问学生,直到有一位答对了便过。缺少教师的点拨、引导,没有过程,看不到发展,看不到教学的价值所在。而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应该展示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会学到会学过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课文讲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与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姑娘,来到黄山风景区的天都峰下,都犹豫了,但双方都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产生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结果这一老一少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课文的3~5节,写的是这一老一少在天都峰脚下的对话,也是他们善于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具体描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首先用大屏幕出示3~5节,征求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建议。因为三段话的突出特点是人物对话,因而同学们选择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学习。接着,教师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三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交流评价学习的成果。此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只达到了正确、流利,但感情没读出来。怎么读才能读出感情呢?这是应让同学们感悟的学习方法。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道了原来读书时应边读边想,具体到这三小节课文,即当读到人物话语时,要想想人物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学生领悟到这些,再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便发现学生会读了,也读好了。
(语 文课堂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