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海霞
有幸听了徐小春执教的《盘古开天地》,她自然的教态,生动的语言,以及对文本独特的处理,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说几点自己的看法。
1、“读”得多。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读得入情,不仅读通了文本,而且读出了神话的韵味,读出了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学盘古顶天立地时,三次朗读,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根本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老师那撼动人心的语言,加上激情的朗读足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情感,因为朗读原本就有如此大的魅力与韵味,它能让人走进人物的心中,与之同喜、同忧!
2、“想”得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小春抓住了第四段中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他的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的 。”
3、“作业”留得妙。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徐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学了这篇课文,你会布置什么作业呢?”有的学生说要把盘古的形象画下来;有的说要把盘古创造的这个世界画下来;有的说再去找一些神话故事来读读。是呀,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如何借助这篇神话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呢?就是要将学生从文本中带出,引领着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天地,畅游美丽的神话故事。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