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课 堂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瓯海区实验小学 陈淑
[教材研读]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称得上是一篇语言美、情感美的好作品。教学时要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品味,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药材、又松又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看中国山脉图,引出“小兴安岭”。
2、指导读课题,正音“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次。
2、检查难读的句段。
3、再读课文,想想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怪不得作者也发出了赞叹——(出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你知道的大花园是什么样的?大宝库又是怎么样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好好地欣赏欣赏小兴安岭这个大花园里有什么美丽的景色,这个大宝库里又有什么宝?
4、指导书写“欣赏”
三、研读写树木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写树木的句子
2、交流
3、出示: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1)自由读。
(2)重点点拨“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随机指导朗读。
(3)想不想看看这绵延几百里的树海呀?播放课件
4、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1)自由读,你能发现些什么?
(2)交流发现
四、研读写“夏天”的段
1、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自由读。
个别读,点拨“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
指导朗读。
2、夏天的森林葱葱茏茏,生机勃勃,夏天早晨的景色更是迷人的。
(1)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指名读句子
点拨品味“浸”,欣赏课件,指导读
(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齐读,看图理解“利剑”,朗读。
3、齐读整段话。
五、回顾写树木的句子
1、夏天的小兴安岭树木葱茏,浓雾弥漫,阳光明媚,野花盛开,难怪作者说小兴安岭是一个——(指板书:大花园)。这个大花园里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树,树可以称为大宝库里的宝吗?补充介绍课外资料。
2、再读写树木的句子。
4、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这个大花园里的美景,去寻找这个大宝库里的其它宝贝。
[板书设计] 欣赏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大花园 大宝库
[课后反思]
2006年10月24日,我在瞿溪三小上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第一课时。研修班集中学习的研讨课任务是完成了,但是我的思考却是继续了又继续。课后研讨时,大家对这课的教材处理质疑颇多,有赞同的,亦有不认可的,王老师也提出了很精辟深刻的指导意见。所以我再三回顾自己对这课的教材处理以及语言文字品味的设计,然后思考这节课的得失。对这篇课文的整体解读是: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充满感染力,是一篇语言美、情感美的好作品。教学时要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品味,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反思“教材处理”
像很多写景的文章一样,这篇课文是按照季节顺序组成四个并列的段式,按照常规的思维,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初读后研读第一段和描写“春天”的段。我在思考我该把第一课时的重点研读落在哪一个季节的描写上呢?第一想法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于是课后题“如果你有机会到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可以作为学生打开思路自主选择研读内容的开放问题,温州很少下雪,“没过膝盖的雪”、“紫貂”、“黑熊为什么舔脚掌?”这些词句或问题都让大部分学生对冬天的小兴安岭有很高的探究兴趣;第二想法是从语言文字的难点出发,描写夏天的段语言优美,运用了一批如“封”、“遮”、“挡”、“浸”、“穿过”等动词用词贴切准确,还运用了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密密层层”等AABB型的词语可以归类理解积累,这段的比喻句“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也很值得推敲琢磨。结合“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这一目标,考虑到四季的景色从整体上看虽然也是各有特色的,但是如能抓住各个季节的共同景物“树木”去感受每个季节的变化,可能更明显更突出。因此将开头的总起写“林海”的句子和一年四季的“树木”的句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然后插入研读树木长得最茂盛的季节——夏季,一让学生体会树木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二是突出感受“树木的繁茂”进而理解树木就是小兴安岭最大的随处可见的宝。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整个森林都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时,学生欣赏了课件中浓雾弥漫的美丽画面,想象着朦朦胧胧的仙境,因此在总结齐读写夏天的段后进入下一环节“夏天的小兴安岭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难怪作者说小兴安岭是一个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我们还找到了一样随处可见的宝贝,是什么呀?”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还在“浓雾”中,因此这一问题显得比较突兀,转折过快,学生脱口而出的是“浓雾”。这里,王老师提出的建议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好在第一课时按照教材的文序教学,第二课时再整理重组句子教学。
2、反思“品味语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本课的语言文字优美生动,可以品味感悟的点很多,我力求抓住品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词重点词,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积累上的提升。如理解“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时,先让学生知道“几百里”是多少长度,补充介绍小兴安岭长360公里,联系学生的实际“差不多是从温州到杭州的距离,三十来个从瞿溪到温州的距离”,感性认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所以我又用多媒体手段截取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理解,再引导学生读出这片“绵延几百里的绿色的海洋”的感觉。
在学生品读描写夏天的句子时,在引导学生体会“葱葱茏茏”、“严严实实”、“密密层层”这三个AABB型的词语后,请学生读出树木长得葱茏茂密的感觉时,学生将“遮”和“挡”换了位置误读,我指出错误后没有强调点拨两个词的区别之处。不是在备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两个词的区别,而是认为这段像这类值得推敲的动词很多,不能面面俱到,预设中准备将重点放在展开品味“浸”的用法,而写树木的句子重点放在理解和积累三个AABB型的词语上。由此可见,不论是在课前还是课中,我们都得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课前的预设还得更充分,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做好多元的预设,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去判断研读的落脚点。课中还是得充分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根据学生的即时生成去调出自己预设的板块,舍得取舍。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