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一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语第五册(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语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设计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学学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一、审题质疑、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民,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首先: 
   ⑴ 幻灯出字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 
    ①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② 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模线画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 
    ③ 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里从内容入手,再次质疑,由因为《美》是写学的文章,佳词妙句随处可见。因此,学生的问题多集中在词句上,从而落实训练重点“用词准确”,而且通过两次质疑,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主动,深度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⑵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学懂了哪些知识。 
   ⑶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做到下一节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 
  3、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 
   ⑴ 自由读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⑵ 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 
   ⑶ 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探疑结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致相同,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 
  “春”老师领学,“夏”老师引导学,“秋冬”学生自学。 
  1、我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 
   ⑴ 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 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怎么美? 
     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抓特点”来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⑶ 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看我的直观演示。 
     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⑷ 引读,这一段: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原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的景象,学生读后再能想象画面,概括出春的特点) 
     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 
     ① 读找景物 
     ② 读写特点 
     ③ 读悟其情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 
     ① 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课后2表; 
     ② 自由读:小组论一论这些景物怎么美? 
     在学生自读汇报时: 
     ③ 重点学习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密密层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置换位置,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了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④ 借助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 
     ⑤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这一段。 
     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谈,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中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三、自学秋冬,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首先:1、小组学习,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然后2、小组交流,并填课后2表 
  接着3、小组汇报,(抓注“飞舞”“刮”“秋满”理解) 
  4、在理论基础上,配乐感情朗读,领略“秋冬”之美。 
  最后5、用教师提出同学们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问学生是否明白了。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 
  小兴安岭怎样美? 
  作者怎样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夏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较迂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到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老师按片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五、词句赏晰,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中任选一段,感情背诵。 
六、自我评价 
  通过这样的赏晰,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也进一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之情,使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