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自然段概括叙述了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充满感染力,是教阅读和教语言的好材料。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本课时的设计一“春天段落”为主体,力求体现以读为主,自渎自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运用本课时学到的“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多想,读通全文”的读书方法自主地投入到第二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抽出、汇成、欣赏”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春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景色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感知美,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网络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特点,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充分的陶冶,教学本课时,先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小兴安岭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学们兴致盎然。然后马上让学生从屏幕上看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听到娓娓动听的音乐,生动优美的范读,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而且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撞击,使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主动挖掘探索教材的内容及潜在教育内涵。之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重在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寻找美,了解课文。
生字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情境的设计,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巩固的目的。所以我先设计闯关的情景,闯关后才能走进小兴安岭,去欣赏它的美。接着让学生在感知画面和课文之后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这立足于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不断地去促摸,去感受文字,以培养学生们的有意想像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小兴安岭的美丽。
(三)品味美,领悟学法。
本文2-4自然段结构相似,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渗透的典型篇章。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首先会对春夏季的景色感兴趣,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益,教师就顺应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春季段落进行学法指导,力求体现以读为主,自渎自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提高语文素养。此环节的教学设计还体现了读的层次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要求读通句子,把字音读准并找找小兴安岭春天的景物;其次,要求读懂句子,通过同桌讨论、交流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精神色来完成;最后,要求读出感情,通过理解、想像,把体会到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通过把课文的理解、体会、想像、表达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文章潜词用句的优美与精妙,领悟了文章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学生可能对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等不熟悉,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学生品读时,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点拨、指导。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用换词法来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非常准确形象,“嫩绿”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小鹿在溪边散布。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模拟可爱的动物的动作、姿势,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
(四)赞赏美,感情升华。
通过激励背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背诵读赞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也升华了内心的情感。之后为了使前一环节教学方法的渗透更条理化、系统化,我很有必要与学生进行回顾、总结,这样便于学生在下节课顺利地开展自学活动,也帮助他们积累了学习的方法。总结全文时,大家又把小兴安岭四季美景的课件欣赏了一遍。在美好的想像中,感受着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大花园,而且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五)创造美,课外研究。
将课内探究引向课外实践,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所以我布置了以下九道题,任其选择一题:能用语言表达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当当小导游;喜欢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把收集到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把你喜欢的季节描绘下来;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出感情……
(语文 课堂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 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8588/archives/2007/2618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