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从《槐乡的孩子》一课说起

从《槐乡的孩子》一课说起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从《槐乡的孩子》一课一课说起
 


李秀丽 张良

  《槐乡的孩子》一课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意境高雅、内涵隽永的散文。文中的槐乡风光和勤劳淳朴的槐乡孩子会给每位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课上,在孩子们充分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想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你们愿意做槐乡的孩子吗?”接下来的情形令我始料未及。我话音未落,全班同学或摇头,或摆手,异口同声并富于节奏地说:“不——愿——意!”理由则是“槐乡的孩子太累了!那么热的天,还得去采槐米”。“槐乡的孩子还是自己挣钱交学费!”“槐花饭有什么好的,妈妈给我买的好吃的多着呢!”……他们居然头头是道,理直气壮。

  孩子们的回答多少令我感到有些意外,因为此前他们分明陶醉于槐香四溢,如云似雪的槐花丛;津津乐道于使人无限神往的喷香的槐花饭;深切感受到槐乡孩子们劳动和收获的快乐;由衷赞扬了勤劳、懂事、洒脱的槐乡孩子。然而,为什么一谈到自己他们便立即“变脸?”

  带着满腹疑问和不解,我向邻班老师了解情况。十分有趣的是,邻班同学的反应则与我班截然相反,“我愿意”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成为槐乡孩子中的一员。因为“槐乡的孩子很勤劳,能帮家里干活,我也愿意学习他们做家长的小助手”。“槐乡的孩子很懂事,我们现在这么大了,也该学习他们自己挣学费,不能总向父母伸手要钱”。这些侃侃而谈的回答不禁使老师自信其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实,上述现象的背后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改善,如今的孩子衣食无虞,饭来张口,生活安逸,家长呵护备至,即使力所能及的活儿亦由父母包办代替。有几个甘愿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去劳动呢?尽情享受各种零食的美味,谁又会对区区槐花饭情有独钟?由是观之,孩子们拒绝与槐乡孩子为伍倒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些孩子们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却发人深省,折射出不少学生已然存在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惧怕困难的不良思想苗头。试想,长此以往,学生如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怎样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因此,广大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摈除享乐主义错误思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要发问:你怎么未提及那部分欣然同意的学生呢?问题的关键正在于此。其实许多从事中小学教学的人都已心知肚明,为数不少的同学深谙教育的“规律”和教师心理,在上文这种情境下,学生早就披上了伪装。我们获得的很大程度上是表里不一的假象,而并非肺腑之言、真情流露!小小年纪居然将成人那一套招数把玩得左右逢源,怎不让人忧心忡忡?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1870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