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课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 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 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设计理念】

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实现完全自主的学习方式。对课文的理解、对词句的训练,教师不作一次讲解,不提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二、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⑴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⑵ “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⑶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四、拓展活动

  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五、提示综合性学习

  最近你们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下来了吗?记了哪一些,和同学交流交流,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还要注意及时整理自己记录的材料。【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老爷爷

   爬?发颤!        下不了决心

  “您也来爬?”      “你也来爬?”

  “我看您……才”    “要不是你,我还”

   谢谢您           谢谢你

           汲取

       终于      居然

           力量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1869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