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
作者 王海荣
执教者:王海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特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动人风情。
3、仿照诗歌的形式,自己写几句诗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读,读出赞美的感情来。
2、结合背景音乐和多媒体教学显示,感知并体会秋韵。
3、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试着写诗文互相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味诗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美的欣赏能力,在读写诗文中获得创作的
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2、从秋天的音响中,勾画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课时安排:
教学准备:
录制秋天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美景,你能用一个词组来概括秋天吗?
填空:( )的秋天
2、秋天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板
书课题)
二、自学诗歌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自己想办法记住字。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诗歌,注意读正确字的读音,其他学生评价。
3、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想一想你听见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用自己朗读再现出秋天的声音。
(3)把自己搜集的秋天的声音和小组内同学交流。
4、把自学的成果向大家展示
5、秋天的声音很多很多,想听听吗?
(播放搜集的秋天的声音)
6、理解最后两小节
7、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
8、小组比赛
三、想像创作
1、各自仿写,秋天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你能把你听到的声音写下吗?可以仿照自
己最喜欢的某一节来写。
2、展示交流,体验创作的快乐。
(1)同桌交换自己创作的小诗,朗读欣赏,并交流创作的感受和体会。
(2)把自己仿写的小诗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
心情也表现出来。
(3)师生共同评价。
四、积累诗句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音
乐
厅
刷刷 黄叶 音
乐
厅
瞿瞿 蟋蟀 音
乐
厅
音
乐
厅
叮咛 大雁
歌吟 秋风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教后反思
王海荣
本课是略读课,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从秋天的音响中,勾画秋天
美好的景象,通过有感情的阅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先让学生自由地读,指名读,默读,大声地诵读,体会诗歌的韵
味美,感受秋的声音,然后通过播放秋天的声音,丰富孩子们的理解,最后用自己喜
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中我还注重仿写,让孩子们在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学生们兴趣很浓,他们在
咬文嚼字中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妙处。
把课堂交给学生
——听王海荣老师课有感
彭琴芳
听了王海蓉老师执教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课,老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
生。
这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汇报交流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自学,默读,带着问题感悟秋天的声音,用自己喜欢的
符号作上记号,再次交流展示;播放搜集到的秋的声音,理解文中相关的小节;接着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小组比赛;最后,要学生尝试写一节,全班展示,师生
共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运用自由读,默读,小组赛词,有感情大声朗读等
,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从诵读到背诵到运用
——听王海荣老师课有感
杜晓燕
读书,背书的好处,每个语文老师可以数出很多,它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学生熟悉,名
家名篇话语,熟悉了名家的话语,就能进一步把握语言,运用语言,名家诗文读背多
了,如同在他们的话语世界——心灵世界里漫游,最后,能做到用你的口说出不一般
的话语。
在课堂上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背训练,《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一文语言优美,想
像丰富,而且非常适合儿童诵读,所以王老师在学完课文后,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
朗读至背诵并仿写,我相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背诵课文而且把这几句话
培训自己的生活用语中了。
自读自悟中的个性化
——评课 程彩蓉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王老师上《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多次
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后,鼓励学生大声地诵读让学生体会诗
歌的意味美感受秋的声音。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氛围之中,思维活跃,想像丰富,智
慧的火花不断迸发。读完课文后,王老师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交流。整个课堂活
跃,精彩。试想在课中教者若是不设计学生自读自悟这一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环节,学
生还能感悟得这么透彻,表达得还能这么精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