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绿鸽子
——摘自大溪小学小语论坛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记下自己的疑问。
2,画出一个手里抱着木匣的科利亚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的苏联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科利亚,他还有一个木匣子,(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2,复习课文的词语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请学生来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发)
二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理解第8段中的“仍然”
c.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d.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e.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三 小 结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利亚在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四 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