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听陈凤娟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有感

听陈凤娟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有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听陈凤娟老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有感

                                      仙降镇小  周锦霞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一课,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1、课堂结构严谨、紧凑。这堂课,陈老师采用板块教学法,利用三大板块——“品读小兴安岭的春天”、“欣赏小兴安岭的夏天”、“仿写秋天的田野”组织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每个板块将要结束时,陈老师总是用很自然的语言进行小结性的过渡引领,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记得“品读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板块教学将要结束时,陈老师是这样小结过渡的:“生机勃勃的春天还没看够呢,美丽的夏天就来了,请去读读小兴安岭的夏天吧!”在陈老师如此自然的引领下,学生们个个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小兴安岭的夏天”。在前两个板块教学将结束时,陈老师又一次做了自然的引领过渡:“同学们,刚才老师带领你们欣赏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作者写了春天的树木、积雪、小鹿,写了夏天的阳光、野花、雾,接下来,我们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写秋天的田野吧!”

    2、课堂教学扎实。纵观陈老师的这堂课,无论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还是朗读的指导,都显得很扎实。在理解重点词语时,安排的形式比较多样:理解“淙淙”采用直观感受法——课件播放淙淙的水声;理解“抽出”采用换词法;理解“葱葱茏笼”则采用联系生活的讲解法。这样多形式的理解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到位,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真是一举多得。指导朗读时,不仅朗读面广,朗读的次数多,更可贵的是指导朗读很有层次性。如陈老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时,现实安排粗读——自由读,请用方框框出你认为最美的景物,写的最美的词语。紧接着,安排细细赏读——让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理解词语,谈感受,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又进行到位的感情诵读。在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朗读中,学生很轻松地习得文本语言,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了。

    3、读写结合,发展语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阅读和习作总是息息相关。从某一方面而言,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是为了发展语言。陈老师独具匠心,巧抓文本特点,进行迁移写话,无非就是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服务。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占优势,细心的陈老师深知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写话前,为学生们提供了形象的图片,避免了孩子们“无话可写,不知从何写”的僵局。写话时,又提供了一些优美的词语进行热身运动,从而学生们的表达就显得生动、精彩。这样的写话指导,真是将写话落到实处,让生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以下几点困惑、思考的地方:

    1、能否安排学法上的小结、迁移,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服务。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夏天”时,陈老师所采用的方法是相同的。于是,我想,在品读“小兴安岭的春天”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上的小结,并引领学生按照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小兴安岭的夏天”,这样的教学是不是更高效?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2、能否将文字和图片进行整合,从而使朗读更入情入境。文章中描写小兴安岭景色的句子很美,陈老师收集的景色的图片也很美。在指导朗读各个景物时,能不能在学生谈感受的时候就适机出示图片作为背景,进行图文并茂的朗读指导,这样的朗读是不是更易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使朗读更入情入境。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18572.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