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给予树》后的感受
作者:周加林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给我这样一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这次南京听课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天,但我总得给正处在迷茫之中的我受益匪浅,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
由于本次观摩活动中,我们听了多位专家的课和报告,如要一一道来,那我想总结汇报起来太琐碎、罗嗦。因此,我只就想谈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这节课。
一、
课堂真实而朴素。大师的课堂从上课伊始的揭题导入,到检查预习,再到品读感悟,没个环节不仅清晰自然、而且衔接十分亲切自然,整节课丝毫没有做秀花哨之作。
二、
真正的是简简单单上语文。我的心灵有了碰撞的火花,因为我曾经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上看过他的一篇文章——《简简单单上语文》,这次当我第一次走进于老师真实的课堂写照,让我佩服不已。他的课堂主要以读写贯穿始终。比如:于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首先告诉学生,要想写得规范入体,先要认真读帖。接着于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个读帖,一个个范写,找出生字的特点和注意点,再让学生练字。正如他所说的“字是写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我们中国人要堂堂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既让学生掌握了写好字的秘诀,又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三、
以读为本,注意读的方法指导,善于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于老师没有对《给予树》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他只围绕着一个字读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他先让学生自由读书,然后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老师再范读,指导学生表情能直接表达出情感,最后学生再读,正是有前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指导,所以才有当老师要读第三自然段时,不料旁边一学生说:“不要,不要,我来读!”学生读完后于老师说“幸亏我没读”的精彩片段。
四、
细微之处见真情。年近七旬的于老师,虽然头发花白,可他在课堂还是一副“老顽童”的样子,他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亲切、精练。如有个同学读得不太好时,他不是慢骂、责备,而是这样说“你读得很棒,只少了一个字,以后会大有进步的。”于老师的和蔼可亲,让学生学得入情入境。
总之,从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我认为能够学到许多新理念,给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